☆、第七十回 光阴(3 / 4)
珍宝,闲暇时必亲自整理一番,走时,拿上一两本回去,看完了再换,如此反复。姐姐说过,闻着书香入睡是件幸福的事情。
……
来年的春天,蒋府有了两件大喜事。
二月初八,蒋家大老爷,二老爷,带着各色嫁妆,满满当当的装了两大船,走京杭大运河,送二小姐上京完婚。
蒋欣瑜一席红衣,在漫天的喜乐声中,拜别老太太、父母兄弟绝决而去。杜姨娘在人群中哭成了泪人。
四月初九午时,蒋家二太太在老宅顺利产下一子,重六斤七两,取名蒋元昊,府里排行第四,人称四爷。
同年十月,瑾珏阁分别在金陵,扬州开铺。蒋全自五月从西域回来后,年尾带着人马又往西南去了。
这年的春闺考试,有一个叫徐思振的十九岁考生,殿试后,被皇帝亲点为探花,授翰林院编修。据说这个徐思振唇红齿白,面如冠玉,温文而雅,真真是玉树临风,气宇不凡。
朝廷向来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且徐思振尚未娶妻,无妾氏通房,家中只有老母相依为命,正是居家成婚生子的必备良婿。不过短短几日,便成了京城权贵人家太太们择女婿的首选。
……
转眼又到年底,欣瑶与母亲商量过年事宜,顾氏道:“宅子人少,俭省些,有个年味就行。”
欣瑶笑道:“怕父亲,弟弟会来,还是得备下些东西。”
顾氏道:“这大冬天的,难为他们一趟趟跑。”
欣瑶道:“母亲可是心疼了?这两日,女儿想了两个新菜,都是养身补气的,等父亲和弟弟来,做给他们尝尝。”
“你啊,只别再气着他们俩个就好,开饭前,还让你弟弟背什么书,哪有你这样做姐姐的?”
“母亲,若不然,弟弟这个禀生如何考来?”
蒋元晨今秋下场参加童试,成绩着实不错,欣瑶颇为自傲。
顾氏笑道:“是,是,是,都是瑶儿的功劳,便是母亲有今日,也是托瑶儿的福。”
蒋欣瑶心下感叹,我容易吗。母亲怀胎十月,蒋欣瑶跟着紧张了十个月。好不容小弟弟呱呱落地,又侍候起母亲做月子,变着法的做些养颜,瘦身汤给母亲进补,三个月下来,顾氏恢复一新,看着只比怀孕前略丰满了些,便是那昊哥儿,也养得白白胖胖。
“只要母亲过得开心,女儿也就心满意足了。”蒋欣瑶由衷道。
“母亲在蒋府过了十几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