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包装与炒作(5 / 6)
确的方向上。所以最终的方案结果出来,吴天还是比较满意的。
随着宋竹义讲着方案上的一些-具体内容,几个京城来的策划高手眼睛越瞪越大,最后连嘴巴都大张着合不起来了——这也太扯了吧?广告还能这样做?
“这是怎么回事儿?是不是又是你搞出来的鬼?”
吴建国抓着一份当天的《商城晚报》。虚点着吴天的脑袋,质问道。
“什么啊?”吴天嘴里说着,心里却嘀咕着,老爸这眼光是不是太毒了一点,这么快就发现了问题?
已经连着三天,《裕南晚报》都会刊登一条短短的消息。全都是和老衙门相关。
第一天是一则十分正常的通讯报道,讲的是花城老衙门正在修缮中,准备修缮完毕后对外开放参观,并很是官方化的称赞了一通裕南以及花城党.委政府的开拓精神,对地方经济新模式的图探索云云。
第二天,报道的内容终于引起了一些人的兴趣,或者说是幸灾乐祸,乃是花城老衙门在修缮过程中,突然一间配殿的房梁折断了,幸好当时正赶上午饭时间,修缮工都没在现场,倒是没有出现人员伤亡。不过这间配殿的大梁损坏,却会严重影响修缮进度,并造成修缮成本增加多少多少钱等等。
这些不是重点,重点是报纸公开宣传,为了赶进度,希望裕南群众能提供一条能和大殿配套的房梁,必将以高于市场价一倍的价钱收购云云,最后留下了修缮队的电话号码。
于是,裕南,特别是花城范围内的普通百姓纷纷心动起来,家里备有大木料的纷纷和修缮队联系,询问起要求的尺寸来,而一些好事者,更是将这个发财的消息广为传播起来。
第三天,报纸上再次爆出一个爆炸性的消息——在对倒塌的配殿进行清理的时候,修缮队意外在瓦砾堆里发现了一个包裹,打开后发现里面是一大包古钱、银元宝,另外还有一份手书的文稿,乃是历史上有名的一个大文学家写的一篇闻名遐迩的古文,而根据记载,那位曾经被贬到花城当过地方官,那篇古文据说就是在花城写的!
虽然报纸上并没有说这篇文稿是真迹,不过还是造成了一篇轰动,不光《裕南晚报》有了报道,紧接着《山南日报》、《商城晚报》也纷纷转载,甚至还公开表示这就是原迹!
吴建国正是看到了《商城晚报》的转载后,怀疑起儿子来了——要知道花城老衙门的开发,可是儿子的产业长天酒店负责的,敢说这种无稽之事和他没关系?
吴建国可从来没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