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剧本的分量(3 / 4)
国内影视行业正处于爆炸式增长阶段,这就导致了编剧人才跟不上市场需求,乃至影视公司根本就无暇注重作品质量,甚至为了开拍新片,而不得不进行指定创作。
一般影视公司开拍一部片子前,就会先划定一个题材,然后交给一些稍有名气的编剧或者相关人士,他们拉出一个大框架,再招募一些刚毕业的文青们,开始胡编乱造出一个剧本来,根本不理会其中存在的各种逻辑错误乃至常识错误,就直接开拍了。
这样的做法,最直接的后果无非两个,一个是剧本质量垃圾,拍出的作品纯粹毒害青少年,二是这样的剧本价格低廉,以至于严重拉低整个行业的价值,即便那些认真的真编剧们写出了好本子,要么买不上高价,要么干脆就卖不出去!
所以,吴天开出的价码,不仅仅是市场均价这个很不错的实际价格——要知道市场上高价剧本还是存在一些的,那些知名大编剧们,一集十万起步也不在话下。就算这些高价剧本数量不多,可计算均价不说多了,总也要给个万八千块吧?更别提按照收益提成了,那是普通编剧想都不敢想的优待条件!
送走了满心激动的兰老师,吴天却暗叹了口气。
之所以给兰老师开出这样的价码,不是吴天大方,实在是为整个行业担忧啊。
要想影视行业取得成就,首先编剧的地位要大幅度提高。在好莱坞,一个影视团队中,地位最高的除去制片人之外,就要数编剧了,而米国电视剧制作团队中,大部分制片人都是由编剧担任的——当然了,具体的写作工作,其实是由一个团队共同完成的,冠名者只是负责人而已。
而中华的编剧工作,虽然近年来也开始流行起团队工作,往往是一位比较有名的编剧,负责把握故事大纲和框架,具体细节台词,则有其他人负责,不过可惜的是为了少开工资,编剧团队中除去负责人外,都是一些刚毕业的小文青,水平实在有限,根本没法和米国的编剧团队相比——特别是在专业精神方面,人家的编剧团队为了证明剧中涉及到的一个名词,都要跑去大学找教授询问,国内可从来不具备这样的精神。
再一点,编剧在剧组中的话语权问题严重不足,更是导致作品质量低劣的关键原因。往往导演或者制片人,甚至主要演员,认为某一个剧情不好,就有权要求编剧按照他们的想法修改,乃至作品往往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逻辑混乱,而罪责却全都要算到剧本垃圾的头上。
另外,米国电视剧制作,是一边播放一边拍摄的,编剧可以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