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九章:再见蔡伦(3 / 4)
过场的事,可是在艺考之中,要考验的却不只是考生一项水平,颇有些素质考试的味道。
沈傲沉吟片刻,行书他倒是极有把握,可是作诗,却又要费一番脑筋了。作诗是他的弱项,好在他能够抄袭北宋之后的诗词,倒是一直能蒙混过关,不过他记得的诗词并不多,林林总总,却也不过数十首,要寻出一个贴切的诗来,却是不容易之事。
沈傲心里暗暗下定决心,往后确要去研究研究作诗,否则一味抄袭,又能抄到什么时候,就好像经义文章一样,自己不是一样慢慢掌握了其中的技巧?
心中这样一想,便立即排除杂念,提起笔,落在宣纸上,用的是吴琚的米书,吴琚是南宋人,行书的造诣极高,据说他这人没有其余爱好,每天便是以临摹钟繇、王羲之的行帖为乐,到了晚年,才慢慢在书法中融入自己的风格,终成书法大家。
他的书法在历代书法大家之中并不是最好,可是其书法极为俊俏,乍一看之下很是舒服,颇有春意盎然之感,因而成名。
沈傲在前世时,就喜欢用米书来写字,手笔一落,落笔沉雄,稍运即止,结体八面呼应的风格便立即显现出来。一杆笔在宣纸中游走一遍,整幅行书便大功告成,比之画试的绞尽脑汁,轻松了许多。
他先是去看字,这字颇得吴琚的真传,很有风韵,这样的水平要入围绝无问题,而且行书之中,沈傲又逐渐融入自己的风格,乍一看,字里行间,竟有盎然春意,仿佛那老树开出的新芽,处处生机勃勃。
沈傲满意一笑,心里却是明白,自己的行书已是进步了不少。在来到这个世界时,他的行书多以临摹摘抄为主,虽然他的临摹笔法已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可是一个人不能融入自身的特点,在书法之道上的水准只怕很难再有突破。
或许是和前世职业的关系,从前做艺术大盗,经常临摹真迹以假乱真,可是现在,再不必去为了这个勾当而逼着自己去邯郸学步的学习别人的行书之法,压力减轻,写字时,不由自主的就添加了几分沈傲自己的姓格,而这,也正是沈傲迈入真正名家的第一步。
他吁了口气,心中颇有些得意之感,技艺到了他这个地步,任何一丁点的进步,都足以让他眉飞色舞。
接着沈傲便去看自己所写的诗,诗的全文是: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首诗在后世脍炙人口,全诗中规中距,韵味颇深,大意是说作诗之人想去朋友的花园中观赏春色,但是敲了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