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 元帅降爵位凯旋楼扬名(6 / 8)
“我刚才惦了惦钱袋,比昨个赚的多多了。”
“多赚了一百多个铜钱。要是天天都有大集就好了。”
“我胆子小没敢多做吃食怕卖不掉,比昨个赚的只多了七十三个铜钱。”
“今个大集非年非节就有这么多人,等到年节,咱们可得多做点吃食来卖。”
赵老汉老婆感慨道:“我真没想到长安的银钱这么好赚。”
她这三天赚的银钱竟是比在小梨村全家人种地时三个月的银钱还要多。
幸亏她丈夫赵老汉有远见,知道带着她的长孙求徐家把他们带到长安。
不然,她怎么会有机会天天都赚这么多的银钱。
花氏昨晚跟赵德合计了一下,跟众妇人道:“咱们在沣河镇落了脚扎下根,日后赚的银钱多了,就去长安,要是能留下就留下,不能再退回沣河镇。”
高大姑问道:“沣河镇就很好了,还要去长安吗?”
花氏便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留。当初我们要是不迈开这一步,现在还在小梨村受穷呢。”
这个季节小梨村的地也都种上了麦子,村民累死累活的忙碌,还得看老天爷的心情,要是老天爷心情不好,来个小旱,麦苗都会枯死几成,要是大旱,麦苗全部枯死,颗粒无收。
一年到头,田里的麦子收不了多粮食,也卖不了多少银钱,就指着梨树结梨子。
小梨村的田不能种梨树,山上的土也种不了梨树。
村子里家家户户的梨树就是有数的,结的梨子也是有一定量的,所得的银钱就那么一点点。
说的直观一些,几家的梨树一年结的梨子卖的银钱还不如几个妇人这三天做吃食买卖赚的多。
刘喜儿与花大姑的意见不同,连连点头道:“那是。亏得我们来到了这里。见了世面也赚到银钱。”
赵老汉老婆道:“我听我老头子的。他说什么我就做什么。”
小花氏笑道:“等我与三狗在沣河镇买了房子,存下一大笔银钱,再想去长安的事。”
这里面就花氏有当秀才在长安书院读书的儿子,别的妇人没有有功名读书的亲人,没有她敢大胆的憧憬未来的生活。
不过,刘喜儿有个在长安东市酒楼做事的小叔子王二宝,也能憧憬一下。
几里外的徐府封田,几百亩的地已经全部种上了辣椒苗,不但如此,官奴的新房全部建好,鱼塘旁边的牲畜圈也建好了,且里面养着十几头大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