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七章 还有一个优势(3 / 5)
拥立肃王可是不可?”然而简虚白闻言,却没有露怯的意思,只平静道,“那么以卫尚书之见,该立谁好呢?”
卫溪怔了一怔,以他的话,当然是立他外孙太子最好了!
但卫家早在夺宫之变时就已经输得惨不忍睹,之后他逃到城外禁军大营求救时,还以为有了回本的机会,谁知道这一切都是端木老夫人以及沈刘的算计——苏家现在也许还有点筹码可以谈条件,卫家却已经彻底的失败了。
他现在说要拥立太子的话……未免可笑。
是以卫溪恍惚了一瞬,淡淡道:“那就要看燕侯站在哪边了?若燕侯是忠心为国,推举肃王登基,我等自是无话可说!如果燕侯是继锦绣堂遗志,站在我们这些望族这边的话……燕侯仍旧想要立肃王,我想,总要给大家一个附议的理由罢?”
“设若不立肃王,另立年幼无知之君。”简虚白波澜不惊的说道,“诸位可想过后果?”
卫溪皱起眉,与周围的人交换了个眼色,说道:“燕侯此话何意?”
“幼主临朝,自然更多依赖朝堂重臣。然而朝堂之上,可称重臣者,并非一两人耳。”
“摄政诸臣,可能保证必定会同心戮力?”
“如若不能,重蹈显嘉初年家祖与顾相相争之覆辙,届时局面如何,诸位自可想象!”
“若幼主资质平庸,长成之后亦无法挑起社稷之担,惠宗皇帝时候便是例子;”
“若幼主英明神武,及壮必收天子之权,自是先帝当年重演。”
简虚白缓声说到这儿,道,“我曾听宫人私下相告,言故梁王曾有‘君臣不同心’之语,说是为君者固然嘴上口口声声,希望国之栋梁越多越好,实际上却深恐臣子坐大之后,或篡夺其位,或架空其权;而做臣子的虽然也个个言必称希望遇见一位堪比尧舜禹汤的明主,但很多人其实更希望遇见庸碌懈怠之君,既好糊弄,又便于谋权!”
他顿了顿之后,见诸人沉默未语,方继续道,“故梁王虽然为人不堪,他的这番话,亦有片面之处,但依我所见,却也不是全没有道理。”
“如卫尚书方才之语,科举之所以出现,且为皇家采纳,成就今日普天下皆知的抡才大典,说到底,是因为皇室不愿意看到望族门阀把持朝野,方用此策!”
“从前庙堂之争,大抵是为君者直接与为臣者之争!”
“而做臣子的自然会心照不宣的联合起来,使君主无可奈何!”
这就好像科举未出之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