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不可不中(2 / 4)
重德行名声和风花雪月的“清高之士”为好。
简延志算是个比较务实的主考,比起那些将文章做得花团锦簇,实际上万事不通的考生,他更偏爱取些能想着解决实际问题,理解民生国事的良才。
这题目到底是有什么问题?若是不妥,当日抽取试题时,皇上明明没有表示不对啊?百思不得其解。不但简阁老心里纳闷,几个考官心里都在犯嘀咕。
邵英微笑道:“诗赋倒还罢了,朕记得此次策论题目是议论赈济之法?”
简延志懵然点头:“回皇上,是。”
邵英看向封棋。
封棋叹息着提点了一句:“简大人,想那沈栗跟随太子前往大同府,才刚回来。”
简延志仍有些不解,沈栗刚刚回来,这事儿他知道啊,他还同情沈栗连日奔波,以致在贡院中疲乏酣睡……
封棋又着重提了一句:“太子殿下是往大同平息民乱,赈、济、灾、民的!”
哎呀!简延志只觉头脑中轰的一声,顿时明白过来。
疏忽了!简阁老欲哭无泪。
也是太子在三晋做的太过轰轰烈烈。
他一开始的确是奔着到大同府赈灾兼平乱去的,可到了地头不是正好撞见了三晋窝案吗?民乱变成了“官乱”,太子把三晋官场从上到下血洗了一遍,紧跟着又有北狄攻打大同府之事。这两件大事下来,众人的注意力顿时就被转移了。
此时简阁老才意识到,太子把三晋搅了个天翻地覆,却也没耽搁赈灾啊。不但没耽搁,而且做得很好。太子仪仗回景阳时,后头还跟着一溜儿万民伞呢。
作为阁老,别人或许不知道,简延志获得的信息更多些,起码,他知道沈栗辅佐太子,在三晋的活动中还是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的。因为出身侯府,为了避嫌,沈栗尤其回避兵事,相对的,在文事民生上,沈栗参和的就多些。
在赈济大同府灾民这种事上,肯定有沈栗的手笔。
大同府的事办得怎么样?一个字“好”。
大旱之后是雪灾,在遍地饿殍的情况下,硬是稳定下了局势,没有爆发第二次民乱,便是随后又面临着北狄人攻城,大同府也没出现大的波动。
在丁、安等人已经让百姓对官府失望的情形下,能迅速使百姓恢复对朝廷的信心,甚至送出万民伞,能臣干吏不外如是!便是简延志,也曾捻着三晋送来的折子大加赞赏。
会试之中,别的考生写出的策论,不过是空中楼阁,能不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