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一百七十四宫变(5 / 6)
上奏,无事退朝。”
他的话落,百官中便有一身着绯袍仙鹤补片的文官出列,直视着皇后道“接掌政事不是儿戏,敢问娘娘,太子可有皇上谕旨?”
五官秀美神情却刚毅的文官出列质问,百官队中便多了许多的就和之声“还请娘娘出示皇上谕旨。”
皇后心里早有准备,正要开口,百官中已站出一位胡子花白的老者,他捋了把没剩几根的胡子开口道“楚大人,这朝中不可一日无主,皇上即然暴病,太子殿下替皇上参政分忧本就无可厚非。”
这老者是吏部尚书史修明在大昭二代为官,即然他开了口。队里很多摇摆不定的人便也下了站队的绝对应和道“楚大人,太子参政本就是早晚的事。”
“大昭不可一日无主。”
……
听着堂中百宫吩杂的声音,楚尚书眉头轻皱,抬眼望着皇后,道“娘娘,后宫不可参政,是大昭古训,想必娘娘不会不知!”
他目光坦然,神态不卑不亢,说话落地有声。
那些原本只是随着史修明站队的官员想着本朝曾出过的太后垂帘听政的旧事,不觉得的望眼明显比太子还要气势足的皇后噤了声。
更有一身穿莽袍的武将,站出高声道“还请娘娘回答楚尚书的问题。”
皇后扫量了这武将一眼。
方脸,虬髯,环眼方口,身的猿臂蜂腰竟是平国公。
皇后目光扫过平过国,落到楚尚书身上,微微一笑道“楚尚书误会了,哀家无意参政,只是事出突然,哀家担心太子因心中牵挂皇上,心力不续,方才随了出来。”
皇后话落,史修明便道“太子心地仁孝,实乃我大昭之福啊。”
他的话落便有三五个官员也应道“太子心地仁孝,是我大昭之福。”
皇后听了满意的点了点头,却听得楚尚书道“娘娘,身为大昭皇帝要日理万机,需要绝对的清醒,冷静,您真的确定现在的太子适合?”
这话说的……
堂下的百官无不倒吸一口冷气。
太子听了直接,望着殿下傲然挺立的楚尚书,问诘道“楚尚书这是什么意思?本宫是父皇亲自册封的太子,怎么就不适合掌政了?”
太子眼光冷冷的瞧着楚尚书,声音同样传到了在场人的心里。
有人连连点头,投向楚尚书的目光便带上了鄙夷。
皇后听了眉头却皱了起来。
果然殿下有人出列道“太子殿下,楚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