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督标威武(2 / 4)
市价一亩好田甚至二十两银子,还有价无市,用不到三分之一的价格征收,和抢劫有什么区别!别说老百姓不答应,要是传到了御史言官的耳朵里,人家肯定要上奏。
谈话之间,朱志良说了句除非是遭了灾,老百姓才可能卖田。
哪知道一语成谶,竟然提醒了沈良。
原来这些年沈良之所以能在丝绸商人中脱颖而出,获得织造局的赏识,除了他长袖善舞之外,更关键是每每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务,才深受信任。
但沈良也不是神仙,不会点石成金,他如何能让各方满意呢,说出来也不复杂,他和倭寇头子陈思盼有秘密联系,陈思盼凶悍狡黠,手下有上万倭寇,几百条船只,雄踞横港,势力强悍。
陈思盼在海上称王称霸,但他也需要粮食、药品,甚至是军资,而沈良呢,他光是靠着内销丝绸,利润有限,根本满足不了上上下下的吸血鬼,只有靠着走私得来暴利。
两个人是干柴烈火,各取所需,一拍即合。
朱志良的话提醒了沈良,当即他就制定了一个方案,借助陈思盼的力量,骚扰嘉定,弄得人心惶惶,再趁机把江堤炸毁,淹没农田,逼迫老百姓不得不卖田。
如果上面追究下来,就说是倭寇所为,朱志良或许会承担一些罪责,但是只要积极献出改稻田为桑田,两全其美的办法,朝廷就会准许他将功赎罪,织造局甚至能帮他再高升一步。
对于杂流出身的官员,能坐到知府,简直是祖坟冒青烟。朱志良权衡再三,终于点头了。
人算不如天算,陈思盼这家伙是枭雄之资,野心勃勃,狠辣无比,他甚至想席卷江南,割地称王。收到沈良的密信,他立刻想到这是一个将计就计的好机会。他不但点头同意,还聚集手下精锐,装成商船,悄悄进入长江口。
明军防御懈怠,加上沈良暗中帮着买通沿途官员,他竟然顺利到了嘉定。接下来的事情却没有按照预想的上演。
陈思盼攻破了宝山千户所,又袭击吴淞江千户所,最后更是肆无忌惮,直取嘉定。袭扰的行动变成了对大明王朝的强烈挑衅,倭寇之乱彻底引爆。陈思盼却丝毫没有觉悟,他满载着抢掠所得,畅通无阻退回了横港的老巢。
他留下的烂摊子却苦了朱志良,丢城失地,那是掉脑袋的罪过。朱志良像疯了一样,找到沈良,破口大骂,足足骂了一个晚上。
沈良都默默听着,他同样咬牙切齿,恼恨陈思盼胡来,但世上没有后悔药,事到如今,必须有人顶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