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3章 进士大批发(3 / 4)
比起清丈田亩,进展更快的则是军制改革,九边积弊丛生,以往碍于边防压力,谁也动不了。
自从俺答被诛之后,哪怕是九边的将门也没法阻止军制改革了。
原本设想彻底废掉军户,采用募兵代替世兵,一举甩掉包袱。后来经过唐汝楫的考察,给推翻了,有两大理由,第一,只依靠募兵,军费开支会暴涨,就按照十万人计算,每年要开支三百万军费,还是在不打仗的情况下,相比以往,足足增加一倍不止,根本达不到节约开支的目的。
第二,废掉军户之后,一旦造成边防空虚,有地无民,草原的部落就会南下,到时候又会重演汉唐的教训,根本没法实现长治久安。
唐毅和唐汝楫两位大学士,召集兵部尚书谭纶,宣大总督李天宠,马芳、戚继光、杨安等几位总兵,还有数位将门代表,经过反复的磋商,终于达成了最后的方案。
原有的卫所一并裁撤,换成州府县乡的文官系统,和各省情况一致,但是为了保持九边的防卫力量。
以卫所为基础,组建武装农场和牧场,原有的世兵变成农场的民兵,农场承担的税负只有内地各省的三成到一半,同时每个民兵每个月能领五斗粮食。
至于原有的世袭将门,也同样以赎买的方式,解决他们的问题,以最低级的百户为例,可以分得五十亩田产,其余往上,千户,指挥佥事,指挥同知,指挥使……最多可以分得五千亩田产,足够成立一个大型农场。
朝廷设立学堂,分成文武商三班,文班就是走科举路线,唐毅等下规矩,以后乡试和会试都有保留名额,留给军中子弟,武班自然是交给他们排兵布阵,攻杀战守,学成之后,可以参加武举,选拔军官。商班就相对容易了,也教给读书识字,更多的则是经营算账,让他们能管好农场,不至于被人家卖了。
显然世袭将门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可是他们也没有办法,谁让外患没了,晋党垮了,眼下九边能征惯战的都是东南出来的募兵。
唐毅下手虽然狠,可是也给大家伙留了活路,总不能拿着鸡蛋往石头上撞,岁月是傻瓜!
最近毛纺大兴,白捡一座牧场,没准还占了便宜呢!
军制的问题成功解决,同时却带来了另一个麻烦,九边从原来的武将管理,一下子变成了文官统辖。
原本就设有巡抚不用说了,下面要增加多少知府,县令?
一镇十个县令不算多吧?辽东镇面积最广,至少要二十个县令,算起来就是一百个七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