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临别前的嘱托(2 / 4)
道:“这该如何是好?我大唐费尽心力方才平定了高句丽和百济,如何能够拱手送给他人?”
而一旁的薛仁贵却是对李显那句“为他人作嫁衣裳”颇感兴趣,夸赞李显比喻的妥帖,妙语惊人。
李显毫无羞耻之感的剽窃了两百年后秦韬玉的千古名句,同时又怡然自得的接受了薛仁贵的夸奖,同时还承担起了教育薛讷的职责:“此事其实也不难,将高句丽豪门大户迁往内地,同时将我大唐流民迁至高句丽故地,令其垦田实边,与此同时,我大唐将士于驻地实行军屯,建立马场,既能驻兵防守,又解决了粮草问题。除此之外,允许其与高句丽百姓通婚,之后兴建学校,恩准此地学子参加科举,相信过不了多久,高句丽便会与我大唐百姓完全融合,再无复国之念。”
“当然”,看着连连点头称赞的薛仁贵,李显又接着说道:“这等事皆要徐徐图之,切勿急躁冒进,否则一旦激起矛盾,将不可收拾矣,小王今日来见大将军,主要是请大将军小心戒备新罗,并且注重培养人才,大将军当知晓,我大唐武功虽盛,然则边疆亦不能算太稳,尤其是西南之吐蕃,其助芒松芒赞也就罢了,可其已故之大相禄东赞之孙噶尔钦陵实乃一代名将,若是由其领兵,再联合西北之突厥、辽东之契丹、奚族等,则安西四镇危矣。届时恐大将军会被调至前线,届时新罗见有机可乘,定然会乘机兴兵,若再扶植高句丽王族之后,则恐不仅新罗无法掌控,便是此地亦不再为我大唐所有。”
“嗯?”听了李显方才所言,薛仁贵的眼中顿时现出了一丝的精芒,然后拱手说道:“没想到大王竟然如此深谋远虑,仁贵不及矣,请大王放心,仁贵一定竭尽所能,选练精兵,培植将领,安置百姓,俘获人心(民心),以确保此地不失,并努力构建对新罗之防御。”
“如此,则小王放心矣。吾帐下有一将领,名叫杨思齐,乃高句丽已故大将杨万春之子,此人在高句丽百姓中素有威望,又擅长安抚之道,大将军如若不弃,小王便将此人拨付大将军帐下效命。”若是有机会,李显自然不会介意让他麾下将领历练历练,这自然也是李显在安东都护府安插人手的一个机会,同时也是将薛仁贵绑到自己的战车上的一个机会。
其实李显这么做就有点不地道了,因为薛仁贵是一名直臣,虽然在战场上也会出现杀俘抢劫等事,可是结党营私的事情却从来不会做,而李显却乘着对方正在用人之际,同时又感念李显对其子薛讷的恩情,将麾下人才硬塞给人家,明显着是要拉拢薛仁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