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公私两便(一)(2 / 4)
商议了一回,最终准了陈子明之所请,换而言之,夏州一案的最大赢家不是发起攻势的太子,也不是侥幸过关的魏王,而是根本就不曾在朝堂上出现过的吴王李恪——不经意间,吴王一系的官员们已是悄然在朝廷里扎下了根,尽管目下实力尚不足以跟太子以及魏王相抗衡,可潜力却是极大,假以时日,必然会有一番大作为。
时光荏苒,一转眼,中秋将至,大半年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朝廷喜讯频频——先是工部那头上本言称,经年余之勘探,已查明煤炭矿场多处,几乎各省皆有,尤以山西为最,证实了陈子明当年所上之本章无虚,太宗为之龙颜大悦,下诏嘉奖工部诸般有功之臣,并着工部即刻规划开采事宜,以进一步推广煤炭取代柴禾、木炭之事宜;紧接着,西线捷报传来,侯君集挥军于五月初进抵高昌,一战破其国都,十日灭其国,太宗喜,下诏犒赏三军,并在高昌故都立都护府,留军五千守之,着侯君集率卫军凯旋,其余各州之军各归治所,贞观十四年八月十一日,侯君集率卫军主力进抵京郊,太宗令太子率武百官郊迎之。
嗯?怎么这厮也在?
身为大理寺卿,陈子明已然是朝廷高级官员之一,自然是须得随太子一道去郊迎的,当然了,他也就只打算去走个过场罢了,本也无心去迎奉侯君集那等小人,故而,人虽站在臣序列的前排,可明显却是心不在焉,也就只是百无聊赖地熬着时间罢了,然则在一眼瞄到一熟悉的人影之后,陈子明便有些难以淡定了,无他,概因那人赫然正是其弟陈镇——自打当初在征吐谷浑一战见过面之后,这都已是七年过去了,陈子明始终不曾主动去打探过其之下落,也不曾关注过其,只听闻其似乎是在李大亮的手下任职,却不曾想此番竟跟着凯旋大军回了长安,还居然已经是正五上的郎将了,这等升官速度虽不及他陈子明,可也算得上是近年来罕有之迅速了的。
“哟,这不是子明嘛,哈哈哈……,先前侯某还念叨着能遇到子明就好了,不曾想还真就见着了,好,好啊。”
尽管狐疑于陈镇的提升之迅速,然则陈子明却并不打算在此际去深究,也不想去跟侯君集套甚近乎,只想等着郊迎仪式过完便即走人了事,却不曾想侯君集并不打算让陈子明就这么低调下去,这不,趁着赐宴尚未开始的空档,侯君集拨开一众拍马奉承的朝臣们,得意洋洋地便行到了陈子明的面前,哈哈大笑地寒暄了一句道。
“侯大将军凯旋而归,乃我朝大喜之事也,陈某岂敢不来迎候。”
这一见侯君集那等小人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