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杀局(四)(2 / 4)
,哪怕对方再如何无礼,阿史那明利也只能是强忍着,除了干笑一声之外,却是甚旁的表示都不敢有……
贞观二十年四月初七,一路迤逦而行的太宗大驾终于抵达了朔州鱼渠岭猎场,早已在此恭候多时的代州都督薛万彻率朔、代等诸州官员及诸多草原部族头人跪迎帝驾之到来,是日,太宗于临时搭建之行营中大宴群臣并诸多草原部族头人,次日,又登坛接受诸多草原部落头人之礼拜,天可汗之威名已达顶峰,一扫去岁征高句丽不顺之阴霾。
“子明,明日便要行猎了,诸般事宜虽皆已安排停当,然,孤心中却始终不安得紧,总觉得会出事,依你看,是否须得劝劝父皇,索性停了行猎之举,左右会盟已定,行猎不行猎实无甚紧要可言。”
自打知晓李泰那头可能会借此番太宗驾临朔州之际有所行动起,李恪在安排防卫事宜上便格外的小心,一路伴驾而行,总是力求尽善尽美,而今,最可能会出岔子的会盟大事都已是平安过去了,可预想中的动乱却始终不见半点的苗头,对此,李恪不单不曾安心,反倒是更忧虑了几分,待得侍奉着太宗睡去了之后,匆匆地便又赶到了陈子明所在的大帐中,卜一落了座,便即忧心忡忡地扯了一大通。
“草原诸部大半归顺,陛下兴致正高,此际实不宜进谏,倒不如静观其变的好。”
陈子明对明日的行猎之事其实同样担心得很,无他,尽管各部头人最多只能带一百亲卫前来会猎,可架不住草原部族多,此番前来的部族头人多达六十余,如此算来,各部草原勇士足足有六千余之多,尽管远不及大唐这头有着随行的万余宿卫军以及朔、代等诸州临时调集起来的八千将士精锐,可不管怎么说,终归是有着极大的隐患的,毕竟一旦行猎起来,混乱难免,天晓得会发生何事,对此,陈子明自是早有预判,也曾在来朔州的途中隐晦地提醒了太宗几次,可惜太宗一意孤行,根本不听劝,事到如今,陈子明也自没甚旁的法子好想了,只能是尽全力在防卫事宜上做些文章,以确保太宗之安全,至于说到把握性么,就连陈子明自己心中都没啥底气可言。
“也罢,明日行猎之际,就拜托子明多多费心了。”
李恪其实也清楚根本无法劝得动太宗,实际上,他不是没试过,于路途中,李恪就曾几次小心规劝太宗善保龙体,可惜太宗根本不加理会,此际就算再进谏,又能有甚效用可言,而今,该做的安保工作都已是做了的,剩下的么,其实就只有听天由命了的。
“殿下放心好了,明日下官自当寸步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