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6章 力挽狂澜(二)(2 / 4)
压力,这等先声夺人的开局无疑是相当之完美。
“陛下,老臣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就在这等群情激昂之际,却见房玄龄缓步从旁行了出来,朝着太宗便是深深一躬,不徐不速地进言了一句道。
“玄龄有话只管直说,朕听着便是了。”
太宗早就料到今日议事之际会有人站出来唱反调,在他看来,领头的必然是陈子明无疑,正因为此,太宗先前的注意力大半集中在了陈子明的身上,却不曾想房玄龄会在此际冒出了头来,大感意外之下,眉头不由地便是微微一皱,只是碍于房玄龄的地位以及彼此间的情分,纵使明知房玄龄是要唱反调,太宗也自不好强行阻止其言事。
“启奏陛下,老臣前日得闻陛下有意再度亲征高句丽,心实振奋,为策万全故,特调户部粮秣存档一查,据老臣所知:黄州粮仓尚有存粮四百石,安州粮仓存粮三百石,扬州粮仓存粮七百石……,诸州粮仓累计存粮一万七千石,预计可用至夏收完毕,尚能有余,然,已是不多,另,据各州奏报表明,今夏之收成与去岁大体相当,按律征收,可得粮三百八十余万石,扣除北调关中、陇右等处之所需二百二十万石,余数尚有一百六十余万石,再减去各州运转所需之数一百二十万石,所余能机动者,唯四十万石左右,若欲调粮幽州,按通常损耗,仅可得粮三十五余万石,若欲调粮辽东,则仅可得粮十八万石左右。”
房玄龄并未直接出言反对太宗再度亲征,仅仅只是陈述了一番各州粮仓存粮情况,并预测了一下今年夏收之后可支用于出征高句丽的余粮,所得之数看似不少,十八万石粮,真堆起来,足可称得上是座庞大的粮山,问题是大军一动,这么座粮山根本不济事,不说多,就按去岁出征之规模而论,十二万大军每天消耗的粮食就多达一千两百石左右,换而言之,在不加田赋的情况下,今夏所得之粮不过只能支撑十二万大军一百五十天左右的需要罢了,若是再有个意外情况出现,这么点粮秣根本不足以支撑起一场大规模征战之用,由此可见,尽管房玄龄不曾明言,可不支持太宗如此急地再度亲征之意思已是表达得极为分明了的。
“嗯,爱卿如此心细,真朕之股肱也,今,能知有如此多粮可用,朕心安矣。”
明知道房玄龄在此际提出存粮情况是要反对急战,可太宗却故作不知地装着糊涂,作出一派嘉许状地便夸奖了房玄龄一番。
“陛下,请恕老臣直言,存粮之数虽是不少,然,纵使不出意外,也不过勉强只够大军数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