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3 / 5)
械化作战的理论角度说,日军显然是一个初学者,仅仅学到了一点基础知识!
谷寿夫原以为复国军会优先解除林甸之围,特意于林甸周围摆下了阵式,可是复国军偏偏没有冲向林甸,而是从将主力运动到距离林甸很远的地方,两侧发起了突击,谷寿夫几乎在得到有关报告的同时,就判断出复国军的意图:采用钳形攻势,从两冀迂回包抄,将第六师团包围于林甸地区。
当谷寿夫得出这个判定时,不禁有点得意起来,他早已做好应对这种情况的准备,不过随后的各类报告证明他的安排失败了,复国军的攻势没有被阻止住!
谷寿夫被弄得大吃一惊之时,复国军也受到不小的惊吓,尤其是郑宏。今天郑宏所率的装甲战斗群的任务就是从北面迂回,运动到日军后方的某一地点,与由南面迂回过来的另一支装甲战斗群汇合,完成对日军的包围!
进攻发起的最初,确实是非常顺利的,很快就突破了日军前沿阵地,其实那也不算什么阵地,不过是沿一条线布置的散兵坑,可是继续向前之后,竟然遇到日军反坦克炮阵地。东北平原地区没有受到太多的开发,生长了不少的林木,这为日军隐蔽提供了许多方便,因此这些阵地往往隐蔽的非常好,往往开火之后,才会暴露其位子!日军炮手往往会在非常近的距离内才会开炮,七九式坦克的装甲面对近距离内发射的七十六毫米穿甲弹显现出不足,虽说没有被击穿,但是也有多辆坦克被击中受损,需要修理。
这令郑宏非常郁闷,不过真正让他头痛的还是随后遇到的大片农田。郑宏开始诅咒着,总部作战参谋们怎么选了这样一条进攻路线,为什么非要穿过这片一眼望不到边的农田!
战前,研究进攻路线时,大家就发现部队必须穿越这片农田,当时考虑正值秋天,田中的庄稼马上要收割了,如果让装甲车辆通过,必会破坏太多的农田作物,令农民的利益受损,可是战争时期已顾不了这些了,且有人乐观的以为,这时庄稼应收割完毕了,所以最终还是决定穿越这片农田!
郑宏原想通过时,可以选择田间小路,尽可能避免损坏庄稼,可是当他们通过时,才发现这种最难通过的地方。这片庄稼地不仅一点也没人收割,而且全是高大的玉米或高粱。这时他才想来,由于气候的原因,东北地区不适合于种植水稻或小麦,主要作物为玉米和高粱。
玉米和高粱属于高杆作物,此时已成熟,更是高过人的头顶,如果有人藏身其中,那真是太容易了,现在日军步兵已隐蔽其中了!不幸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