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大时代之金融之子 > 第二十六章唇亡齿寒

第二十六章唇亡齿寒(1 / 4)

香港是个小地方,面积一千多平方公里,人口却有几百万,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这主要得益于新华夏建国后出于各种原因,没有立刻将其收回。之后香港作为中西方接触的一个据点,汇集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势力,有宗主国英国为首的欧洲势力,有退居一岛的前朝势力,有因战乱而来的东南亚势力,有在东亚布局遏制赤潮的美日势力,也有华夏自己的势力在其中。

曾经有这么一个说法,在香港聚集的间谍的数量仅次于在德国的数量。

当时的德国分为两块,其中的东德是社会主义国家,隶属华约,西德则是资本主义国家,隶属北约,在这两个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军事集团的最中间,则是将德国一分为二的柏林墙。

试想,这样的地区,必然是双方争夺的焦点,各自的势力无孔不入地渗透,都想将对方的一举一动掌握在手中。

在东方,香港则扮演着这么一个角色,不大的地方群狼环伺,时局风云变幻。

当然,对香港影响最大的则是大陆。毕竟大部分港人的根是在大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离开了家乡,偏居这么一个小岛谋生,心中还是有着对故乡的一分归属感。另外一个原因则是,大陆的领导人已经和英国政府谈妥,将在九七年收回香港,行使主权。

这样一来,大陆的政局变动就和香港息息相关了,这也是为什么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香港有无数的精英移民国外,大部分的原因是他们看衰香港前景,对大陆的政府不抱希望。

事实上回归后的数十年发展证明,他们的思想是有点偏激了。华夏的政府对待香港始终是一个开明的态度,甚至做到了要政策给政策、要金钱给金钱的地步。在香港经历的几次大灾难面前,中央政府都及时地伸之以援手。

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在香港回归以前,很少有艺人到大陆去拍电影、电视。因为当时的香港电影业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每年数千部港片的出品充斥着东南亚的文化市场,而大陆也是这些电影的主要出口地之一。

而随着大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也飞速地发展起来,大批的香港艺人看到大陆的广阔市场,也纷纷放下昔日高不可攀的架子,北上捞金。甚至有一段时间,当时TVB的当家小生、花旦集体出走,都到了内地去寻找机会,使得TVB不得不将一些略显稚嫩的年轻人推上前台,制作的剧集也日益粗滥起来,完全无法和内地某些制作相比。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现在的普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