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七章各显神通(上)(2 / 5)
开创了一个极为恶劣的先河,其后果可能是无穷的。即便香港政府最终能够击败国际炒家,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将因此受损,投资者也会因为这种既制定游戏、又参与游戏的行为而被吓跑。长此以往,香港必将因为今天的决策而受到巨大伤害……”
弗里德曼的言论还算是中肯,但另外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莫顿.米勒的发言就毫不客气了,他直指香港政府当中应当有人对此负责,甚至在接受记者的采访中,他建议道:“香港政府应该尽快解雇做出此决议的高官,向市场释放出积极的讯息。以修正之前犯下的错误。”
当然,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很多经济学家对香港的救市行为展开了批评,但有的只是纯粹的学术坚持,有的就如同《华尔街日报》、斯坦利公司一样不怀好意。
一时间,批评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而且大多是赫赫有名的人物或者机构,这让特首和做决策的岑印权顿时感到压力倍增。
尽管这些批评声并不能改变什么,但接下来炒家们使出的招数就让香港政府真的感到棘手了!
在经历所谓的“港府”入市后没多久。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就暗示,可能会在月底降低香港外汇主权评级。他们宣称,由于香港政府入市干预香港股市与期货市场,改变了香港的外汇储备结构。从而增加了保卫港元汇率的风险,削弱了港府的财政支持能力。标准普尔暗示可能将本港的长期外汇及短期外汇评级分别由A+和A1+降至A和A1,同时也会将港元长期评级由AA-降至A+,将港元短期评级由A1+降至A1,长期评级展望则可能转为负面。标准普尔同时还暗示,如果港元的联系汇率动摇。或者港府的行动进一步削减对港元的财政支持的话,它有可能在短期内再次调低香港的评级。
如果说之前的名人、政要的批评还可以当做是学术研讨的话,那么现在评级机构的威胁就是一把利剑,直接架在了香港政府的脖子上。因为债务、信用、货币等标的物的等级下降,接下来就面临着融资、违约和信心等一系列的风险,最终会影响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
当然,既然有批评,也就同样有支持的声音。以大陆、香港本土为首的一批金融家、富豪、经济学家和普通市民等就对香港政府的救市行为表示出了热烈的欢迎。
首富李家诚表示,他本人完全支持香港政府的做法,但不评论这件事到底是对还是错。“我们别无选择”,在采访中,他这么说道。在采访中他同时还透露,自己并没有将手头上的长河实业的股票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