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精于筹谋算计的秦王殿下(2 / 3)
卦。
女帝的眸光从扶笙身上移开,慢慢转向冰床,在白三郎的尸体上凝了片刻,微叹,“朕似乎有许多年不曾这样关心过一个人了。”
女帝眼眸中露出思忆的空茫,仿佛透过白三郎的尸体看到了久远的过去,看到了存在于回忆中的某个人。
扶笙却似乎没有听到女帝的话,语气平静,“殡宫乃阴森寒凉之地,陛下不应久留。”
女帝默了默,问他:“三郎的悬棺葬地点可选定了?”
“已经选定。”扶笙道:“太和山。”
女帝又问:“让大祭司看过风水了吗?”
身后阿紫小声提醒,“陛下,大祭司数日前病了,她已经告过假,至今还未回朝,只怕还没有大好。”
大燕的政权,自先太祖皇帝时便遵循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巫祝在皇廷地位崇高,“君权神授”理念赋予了皇权神秘的色彩,让原就迷信的百姓对于皇权更加敬畏崇拜,从而达到君主专制的目的。
大燕有一条极其严格的规矩:大祭司专事一主。
也就是说,换一个皇帝就要换一个统领皇廷巫祝的总祭祀、大祭司。
这样一来,在位的大祭司想要长久立足,就必须尽忠职守侍奉和守护君主,稳固政权。
如此,大祭司在皇廷中便有了参政的权利。
女帝在位期间的大祭司,来自于灵山巫族澹台世家,名为澹台引。
荀久根据荀谦偶尔向原身提及的宫廷秘闻隐约知道秦王对神之一说有着异常强烈的抵触感,他认为神之所见来自于民之所见,神之所听来自于民之所听,与其说是“君权神授”倒不如说“君权民授”。
扶笙还认为,大祭司的存在,不过是给皇权披了神秘的外衣,而实质上手握权柄,成了左右君主思想的一颗毒瘤。
也因此,扶笙一直很想废了大祭司一职,将皇廷巫祝全部赶出宫。
而澹台大祭司,自然不必说,她肯定要拼尽全力维护家族和个人荣誉以及利益。
故而,扶笙和澹台引是政敌。
想通了这一点,荀久不由得唏嘘,白三郎的死是个尤为敏感的事件,因为扶笙似乎打算利用这件事来对付楚国。
而在这么关键的节骨眼上,那位全身充满了神秘色彩的大祭司却突然病倒,这还真是巧得不能再巧。
荀久瞄了外面的扶笙一眼,撇撇嘴,暗忖澹台大祭司能病倒,估计跟这黑心的脱不了干系。他在筹谋的时候,怎容得别人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