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3 / 7)
卫若兰陪她一起,笑道:“何谓小气?此不过节俭罢了,以尽其心,不愧于人。况且只对咱们自己,又未曾对外人吝啬。难道任由‘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景象发生在跟前才是大方不成?世间之事,原就是从小处留心,才能成就大事。”
黛玉展眉一笑,因四面无人,解下脸上布巾透气,道:“今儿听到那孩子的话,我心里有一个主意,就不知成不成。”
卫若兰问她是什么主意,她便道:“在村里设一私塾,教导孩子们认字,知道些礼义。”
卫若兰一怔,没想到黛玉竟会想到这个,又听黛玉说道:“咱们家厨房里有一个李娘子馒头做得好,面也揉得筋道,我就爱吃她做的馒头和面条,她好容易活下来的一个儿子就是因不识字叫做中人的一个亲戚哄着在卖身契上按了指模。原是李娘子之夫重病,她那儿子是去向亲戚借钱的,听那亲戚说是借据,谁承想竟是卖身契,且是死契,自此生死皆不由自己,李娘子之夫气得一命呜呼,李娘子也大病一场。夫死子卖身,李娘子无亲无眷,险些又被族里卖了,恰巧我派人去村里雇用干净爽利的婆子做饭,才没让她被卖,又雇了她做活,她怕回家后被卖,索性自卖自身,做了咱家的下人,极勤快爽利的一个人。今日听孩子说读不起书,心里想到李娘子的家事,古人都用沙土为盆,树枝为笔,他们如何不能?请个先生教导他们认字,既免了再被哄骗之苦,又能通背些书籍知道些礼义廉耻,岂不是两全其美?”
卫若兰沉吟道:“你的心自然是好的,识字反是小事,令其开智、明理、守法、知德才是大善心,那日百姓受调唆来要钱粮,其愚可见一斑,只是却不能由你我出面而为之。”
黛玉笑道:“我知道,总不能让百姓只知你我的好处,而不知圣人英明。我是这么打算的,请先生的使费都由咱们家出,名义上就说是陛下和皇后娘娘的意思,让他们感念陛下的隆恩盛德,教化万民的也是陛下,不是咱们。”
卫若兰道:“大善。等年下庄头送租子来再吩咐下去,令庄头料理,在此之前,我先给陛下上一道折子说明此事,若能得陛下口谕更好,更加名正言顺。”
黛玉亦觉有理,决断已下,便扶着他肩膀起身,因觉腿麻,身形一晃,几欲跌倒。
卫若兰同时站起,伸手揽住,等她站稳,复又蹲下替她揉了揉腿脚,听她说不麻了,才与她携手往前,几个藕塘都逛了,挑选鲜翠的荷叶摘下。
卫若兰脚尖在荷叶上一点,在荷叶上如履平地,他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