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5 / 6)
有几个?倒不如设立这样不成规矩的私塾,不拘身份贫富都可随之学些字识,最恰当的季节莫过于冬藏之际,不耽误农事。就从皇庄每年的进项里拨出这么一笔银子,一年一处顶多几十两就够了。”
长泰帝道:“朕也是这么个意思,咱们总不能白得了名声却无作为。朕已批了卫若兰的折子,他们两口子在自己家的庄子里如此,咱们在皇庄里如此,至于其他人是否效仿,那便是其他人的事情了。可惜,不知几时才能在天下各处都设立这样的私塾,教化万民。”
皇后安慰道:“如今已经比往年大善了,凡事不能一蹴而就,慢慢儿地来罢,只要一年比一年好,就是好事。”
长泰帝一笑,忽然问道:“听说林丫头现今住在平安州大营旁边的庄子里?”
皇后道:“林丫头来信说庄子里清净,夏天又格外凉快,住下就不愿搬进城里了,也嫌在城里絮烦。卫若兰去沿海有些时候了罢?如何?”
皇后倒有些明白这对夫妻的想法,不与人应酬交际,更让长泰帝放心。卫若兰年纪轻轻就做到了节度使之职,执掌当地的军事和财政,黛玉若再长袖善舞四处钻营,宛若结党,定叫长泰帝忌惮真真是极伶俐剔透的两个孩子。
长泰帝道:“没辜负朕的一番心,卫若兰已扫清沿海倭寇之乱了。”
倭寇多出没于闽南粤海两处,卫若兰去的地方虽有几股倭寇,倒比这两处容易料理些,叫卫若兰停留在那里的原因则是当地兵力实在不强,领军者无能,险些被攻破了城,糟蹋了几处生民,卫若兰少不得留下训练两三个月,杀得倭寇闻风丧胆,又重新安排当地的军事,等色、色妥帖后才回平安州,连重阳都错过了。
黛玉体贴,毫无怨言,反将京城中的新消息一一告诉卫若兰,难免提及爪洼国战败求和并长泰帝、酸腐之间的一番争端。
“陛下有理,就该如此,看日后那些外夷小国还敢侵犯不敢。那些酸腐越发讲究起什么君子之风了,没的叫人唾弃。”卫若兰一面说,一面端起碗吃东西。在外几个月,他吃睡不香,瘦了好些,又因沿海风吹日晒,不复白皙,黛玉心疼不已,忙叫人做好东西给他补一补。
黛玉赞同道:“陛下这才是□□风范,那些酸腐不过是沽名钓誉罢了!最令我欢喜者莫过于陛下拒绝爪洼国求亲。你说,书稿中三妹妹远嫁,莫非就是爪洼国?”
卫若兰吃完补品,道:“大约就是,没听南安王爷兵败被俘?”
黛玉嘟囔一声,道:“南安王爷真真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