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清穿之翻云覆雨 > ☆、第64章 89/90/91

☆、第64章 89/90/91(5 / 11)

这一系列东西,都展示出了两千年来,这个国家发生的巨大变化。

现在的“华”国京都,文明昌盛、璀璨耀眼,不但是华国的心脏,更是全世界的心脏。它拥有最古老的文化、最先进的科技、最发达的经济……

除此之外,它还是所有科学研究者的圣地,全世界的才智出众之辈几乎全被聚集在了这里,而所有的科学研究者,都期望能够前来这个圣地朝拜。

有着这样先天的优势,京都的几所大学里的名额,想要不被抢破头也难。非但华国本来民众,便是其他国家的留学生,也削尖了脑袋,想要挤到这几所大学中来。

京师大学,公共历史课。

宽大明亮的教室中,阶梯式的座椅上头,坐满了前来听课的学生。

其实,以现在的科技,根本不需要这样古老的、师生面对面的课堂方式。

这些人只要躺进虚拟仓,就能实现一个和现在相同的、百分百真实的虚拟课堂,而且,现在的大本分的教学都是这样做的。

可是,在这方面,京师大学却一直是与众不同的。

它一贯提倡传统,认为不能让学生因为习惯这个时代科技的便利,便养成怠惰、不思进取的性情。

所以,这所学校内非但规定,师生们讲课不能动用虚拟设备,要在一个真实的课堂中面对面交流,更甚的是,这学校里并没有传送踏板、悬浮轨道、传送接口……等等一系列的高科技设施。

在这个学校中生活的人们,时间仿佛回到了“永安”四十年。

校园中只能见到学生们骑着古旧的自行车在到处穿梭,所有校舍都没有自动开启的感应门,宿舍中没有虚拟仓、更是没有负责家政服务的机器人……

整个校园中,唯一高科技的,只有人们手上绑定的光脑。

这让京师大学中,基本与高科技诀别的师生们感到了一丝庆幸。

还好这光脑是出生后就绑定的,所有人的身份信息都在这里,没法子给禁了。

不然以京师大学的“复古”传统,除了那些本身就是研究高科技的学科,他们连光脑这个方便的联络工具都留不下来。

京师大学既然有这样的传统,这堂公共课自然也不能例外。

于是,在学生们到齐找座位坐下不久之后,这堂公共课的讲师终于骑着自行车,慢悠悠地到了。

等她放好了自行车,步行至廊上,踏入教室的那一刻,上课铃恰巧响了。

见她入门,所有学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