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母子终相逢(三)(2 / 3)
城知青,包括病退、困退返城的知青,不过是一道难过的关卡。他们在关键时刻错过了一趟班车,后来就趟趟被落下。
还有那些永远留在农村的知青,他们活得更沉重,也许沉重到了这个地步,以至于不再能感觉沉重的分量。如果不是在有关知青的电视节目中留给他们几分钟的画面,我们很可能完全想不起他们的存在,想不到历史大潮流会把人冲得那么远,那么七零八落,一些人彻底改变了自己的生活轨迹,也不知他们有没有怨,有没有悔?
无论如何,对上山下乡中生育过儿女的人来说,做哪种选择,都必然会留下遗憾,可是,当他们把为人父母的担子真正放到肩上,他们就必须把眼光放远,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生活。
就在韩盼一心学习,希望毕业后谋得一份好工作养家期间,唐援朝一直在追求她,“我知道,这几年,你身上肯定发生了一些故事,我要告诉你的是,不管发生了什么,我都不会在意,这些年,你受苦了,以后让我来补偿你,好吗?”
自她回来,唐援朝总来家做客,他为的什么,大家都心知肚明,更是一致看好,持鼓励态度,大家都不能理解韩盼为什么始终不答应,只拿要好好学习做借口。
直到越战打响,唐援朝所在部队要开赴前线做战,此去生死难料,“如果我能平安归来,嫁给我,好吗?”临行前,他最后一次向爱人求婚。
至此,韩盼终于松口,两人约定,如果他得胜归来,立即成婚,“援朝,你一定要回来,就算是没了胳膊缺了腿,我伺候你一辈子。”
人没有受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老人们都这么说。
事过境迁,回望来时路,苦难已经渐渐被时间淡化,反而是一些温馨的感觉越发的清晰。
毕业后第一时间,韩盼就宣布了自己有一个儿子的事实。
邻里街坊亲朋好友知道后,背后议论纷纷。
“山里面,没见过世面的,连学都没上过的孩子,领北京城那不是丢人吗?”
“就是,老韩夫妇俩,就这么个宝贝女儿,闹出这事,这不给父母添堵吗?”
“现如今都成家了,老唐家也算是高门大户了,突然外面领一大孙子回来算怎么回事?亏得援朝那孩子好性,肯一遍遍陪她跑那山沟沟。”
“又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子,也该有十好几了吧?过来是上学还是进厂做工?整出点是非,坑得可是她自己,老唐和老韩也得跟着丢人……”
韩盼知道,背地里,有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