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三章 上海之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2 / 5)
让人讨厌。
医生宣布的,半年的脑炎潜伏高复发期,终于在五月结束了,董洁身体情况不错,大山终于可以把憋在胸口半年地闷气吐出去了。
这个时候还没有后期的五一长假一说,不过,为了给闷了足足半年的小姑娘透气,大山跟学校请了假,带她去上海。有两栋房子已经商谈的差不多了,大山想趁此行买下来,做为送给董洁康复的礼物。
韩盼身材愈发臃肿,孩子会在五月底或者六月初的时候来到世间。这之前抽出时间办好买房的事,回来差不多赶上妈妈生产,然后两个人计划着立刻起程赴美。
这是兄妹两个第二次来上海了。
第一次,因为行程匆忙,且目的性比较明确,对这座城市的感觉只是浮光掠影,没有留下具体更谈不上深刻的印象。
又因为养病的半年多的日子里,能看到的书刊、尤其是电视,讲的都是过去的上海滩。也许是真也许是假,以上海为背景的故事,在电视里放的最精彩。
不知为何上海这座本不算大的东方城市却给人留下一种宽广无限的感觉。是因为那十里洋场留下的一幕幕混乱火拼、争权夺势的惨剧;是因为那灯红酒绿中闪现过太多曼妙可人的身姿、精妙动听的歌声;是因为黄浦江边洒下的无数纤夫的血汗;是因为租界的西餐厅和教堂的尖顶带给这座城市无边的丰富多彩与国仇家恨……
想起上海,怀念的还是她三四十年代的模样。旧上海就像一卷风情画,留下的,不仅是斑驳的印象,还有那挥之不去的关于美、关于爱、关于岁月、关于花开不败的奥秘和传说。而花园洋房,就像一个载体,承载了董洁的这种怀念。
五月的上海,比北京更暖和些,因为没有几欲扑天蔽日的沙尘暴,空气尤其显得清新可喜。
姜红叶去火车站接了他们两个,然后去了已经提前安排好的住处,略做休息,出去吃了午饭,就在她的指引下,开始进行实地考察。
他们在老洋房聚集区提前下了车,一边慢慢的走一边欣赏两边的风景。
红瓦灰砖的洋房,仍是上世纪二十、三十年代的西洋风格,跌檐式的四坡顶,弧线拉毛的山墙,清水砖边框的窗洞,半圆拱券的阳台等特色,与幽静典雅的环境非常和谐。
于是,一种安静自然的感觉充盈在呼吸中。周围没有林立的高楼,午后漫步其中,阳光斑驳陆离地洒在地面上,有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
董洁和大山挽着手,一座座房子看下去。在这片房子里一定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