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助学(2 / 4)
面对的,基本上是年轻一代,打打太极拳还算勉强可以应付得来。
这真是痛并快乐着的一件事。
一方面,如果经由他们在某个地方投资建厂,优惠条件自不必说,这般背景拉来地投资,等闲人也不肯得罪,做起事来事半功倍,这是好处。但,另一方面,投资毕竟不是脑袋一热的儿戏,牵一发动全身,这可不能拿着张全国地图,手指在上面指指点点,说哪里就哪里。
是不是原材料产地?人员招聘能不能保证?当地的情况适不适合?交通会不会通畅?……
必须弄清大体情况,大山可没有做慈善家的意思,“首先,当然要选择东南部的沿海地区。国家在这些地方有政策上的倾斜,我们也可以搭上顺风车。至于更贫困更需要投资地内地,国家宏观政策上,都想着沿海发展起来,再带动内地经济腾飞。我们只是一家公司,不能骄傲自满到,连国家都没辙地地方,自己迎难而上,那不叫热血,那是愚蠢。可是——”
大山这样对董洁说,“这几年,我们净在大城市呆着,听的看地都是好的一面。眼见着身边人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地现代化高楼盖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家住进了新楼房,穿地越来越漂亮,吃的越来越丰富。但是,就不说我们自己老家仍然过的有多贫困了,进疆买玉石,当地人生活地怎样,我见的一清二楚,再说,”
他脸色有些黯淡,稍停了一下,接着道:“年前那阵子,关于许多地方老百姓的苦日子,从同学那里,我听得也多……大伟就跟我说过:什么时候他的家乡也有工厂就好了,乡亲们都可以进厂做工,挣上工资,娃娃们就可以穿新衣,就有钱去上学,再不用一家人省吃俭用,因为泥土里年头忙到年尾,也刨不出几个钱,最后只能供一个孩子,其余兄弟姐妹要早早学养家。”
“哥,你是父母官吗?”
“啊?”
董洁拉着他的手道:“你说过,你以后只会做一个商人,一个单纯的商人,这些头疼的问题,自有政府人员伤脑筋,人家拿着纳税人的家,整天想的不就是这事?咱们按规定纳税从不漏税逃税已经在做贡献了。”
“我也是有时候,想想自己过的这么幸福,想到同一片蓝天下,有人却过着食不裹腹的生活,”这样想,会有一些难受。所以会想:自己能不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捐钱吗?且不说能捐多少的问题,分到每个人手里,根本就所剩无几,也解决不了实际困难。在公司实际决策上,他必须理智,但——
“我们投资办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