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 第二百二十章 大山的决心

第二百二十章 大山的决心(3 / 4)

产品主要是衬衫,包括男式与女式,具体的商业报告,前些日子已经通知了贵公司,希望到时候,你们能配合这批产品的销售。”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自古以来,贵国的丝稠产品,就在世界上享有盛名。”大卫喜上眉梢,“这的确是一个好主意,我们公司很重视,抽调出专门的小组负责,并做出了许多相关企划。李先生,您放心,销售方面,我可以代表公司在这里做出保证,完全没有问题!”

DJ NO.1的面料,完全依赖进口,这一直是大山的心病。

他为此成立了自己的纺织厂,预备引进先进的国外生产线。可是,技术方面的引进和提高,不是短时间就可以达成。现在的初步成绩,是可以提供优质的材料,满足国内品牌东方元素的生产需要,离DJ NO.1的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

他就想:做为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真的没有与国外面料一较长短的原材料吗?

董洁告诉他:有,那就是---丝绸!

做为科班出身的设计师,董洁对中国真丝出口的历史了如指掌。

90年代初期,中国的丝绸曾经在欧美市场上大赚了一笔。以时装之都、素有时尚风向标的法国市场为例:当时一件中国真丝衬衫在巴黎的零售价可以达到二百至三百法郎---这个价钱相当于三十至四十欧元----法国人趋之若鹜。更为可贵的是,法国人把自己能穿上中国正宗的真丝看做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三百多法郎,对于工薪阶层是贵了一些,但作为高档奢侈品,却很值得。法国不产丝绸,却可以通过这件衬衫感受丝绸的故乡。这是一幅何等美好的文化与商业结合的图画?

中国是丝绸的故乡,资源独享,没有冲击别人市场的问题。产品已经被国外的买主定位为“高档”。很快,欧美同时掀起丝绸衬衫热,销售势头迅速看涨。

但是,中国人正是在这种极为有利的市场条件下,通过中国人之间的恶性压价竞争,在短短数年间,将高档做成了低档,将卖方市场做成了买方市场,将丝绸卖“臭了街”。当一件真丝衬衫挂在“家乐福”中即使五十法郎也无人问津时,法国人彻底拒绝了这个曾经让他们动情的东方神话。

中国企业如果稍微有一点“独家”意识,一点“物以稀为贵”的常识,一点消费心理学,一点如日本企业那样的团结精神,何至于输得这样惨?到董洁进入设计师领域的时候,真丝衬衫已经完全退出了欧美市场。如今历史从头再来,丝稠这张牌,做为踏出国门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