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点石成金(2 / 4)
心。
玉石加工厂方面。大山聘请了有经验的内行负责经营。
这位负责人姓区,名字叫国峰,区国峰既是一位对美玉非常痴迷的人,本人对雕刻有一定的基础,也对厂子的经营煞费苦心。同属于一个公司旗下,别地厂经营的红红火火,每年都为公司创造出大笔的利润。若说服装是公司主打产品。拿出好成绩是理所当然,而相邻的丝巾厂的收益,就不能不让区厂长打起精神,认真琢磨创收的问题了。
说起来,公司的玉料储备丰富,按现在地规模,足够用上十数年之久。可是。区厂长自己也知道。好的玉料越来越难求,以后会更难买到。他赞同大山对好玉料冷藏处理。
大山开办玉石厂,原意并不指着要靠它赚多少多少钱。就像很多收藏名家以藏养藏,他只不过不想年年为着玉料收购,干巴巴砸进大笔金钱,这不符合商人对利润的追求和金钱最大限度的利用原则。
玉厂加工厂呢,通过进一步深加工,把产品推向市场,利用原料与成品中间的差额,以供新购进的玉料货款之需。
因此,每到年底结帐,厂里帐面基本也就勉强维持一个收支平衡。去年年底,区厂长为着险险出现的赤字红了脸。虽然购进原料是花了不少钱,然而一个厂子交到自己手上,又不存在上司随意支取现金或是公款开销造成地漏洞,只不过是多买了些原料,就这么交出一张接近负增长地成绩单,他自己这关就觉得过不去。
想挣钱,不外乎两种法子,开源和节流。
节流不可能,那只能在开源上动脑筋。为了多一个创收渠道,区厂长打算扩充经营项目,第一个考虑的就是硬玉,也就是翡翠。他做了市场评估,结合公司自身地优势,拿出一份详尽的报告。
大山同意他的提案。
可是,新烦恼又出现了。翡翠的原料可不比玉石便宜,这方面又是一笔大的支出,今年的财政赤字可以预见了。一想到要打报告向总公司财务处要求拨款,区厂长就头疼。
什么样的材料,既便宜,又能赚造比较大的利润呢?他一直在考虑这个问题。
区厂长闲暇时间喜欢逛旧货市场,地摊上的东西鱼龙混杂,是个很考量眼力的活。北京的旧货市场,东西来自全国各地,许多人喜欢在里面淘宝,行内人俗称“捡漏”。
区厂长买了一块不起眼的石头。
很便宜,跟白捡也差不许多。据说是收废品的人,不知从哪里弄来的,要不是看那石头颜色挺丰富的,寻摸着是不是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