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八 解大爷的桃花运?(3 / 4)
自豪的强项。 但很快他的自信心就被打破,和当初那位李长迁李师爷一样,当他发现这帮短毛居然个个能掐会算,而且对于那些在他看来相当难解的实际性问题,例如计算借款复利,或是不规则地块面积等方面都是随手解决之后,许大员外的好奇心就再也抑制不住了。
旁敲侧击的,他开始小心探问起这帮人的文化水平来。 解席还有点迷迷糊糊地不太明白,但庞雨却是立刻就听懂了。
“呵呵,我们那边地教育体系和这里不太一样。 不过大致可以做个类比……”
庞雨简单介绍了一下九年义务制教学的内容。 小学毕业大概相当于童生;中学毕业大概等同于秀才;至于考大学么,既然高考一向被认为是中国传统科举制度地最后遗存,说考上大学就相当于中举似乎也没啥不对。
“照这么说……你们几位,都有举人功名在身?”
许某人立即肃然起敬,无论何时,读书人总是非常受尊敬的——哪怕他们是短毛也一样。
“哦,我前面说过,教育体系不一样。 我们学习的内容可不止四书五经,评判的标准也不是做光作一篇文章。 ”
庞雨笑吟吟回答道,但他也不是一味谦虚——毕竟在社会上混了那么多年,不会吹嘘自己是不行的。
“不过呢,我们中间大多数人,确实是受过高等教育的。 论起掌握知识的广博程度,比起大明朝这边的举人,进士,肯定不会差。 ”
许敬,严文昌等几个当地士绅互相对视一眼。 如果是一般人这样吹嘘,他们肯定不会相信的。 但从这些短毛所展示出的惊人见识;他们待人接物的礼貌态度,应对问题的清晰思路——这些人虽然不知道什么叫“逻辑性”,但也能感觉出:对方行事一直极有条理。
以及最重要的:这些人拿出来的技术产品。 所有这一切,都毫无疑问说明——这些“短毛”文化水平极高。
在大明朝,文盲想要冒充读书人几乎不可能,因为一个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旁人一眼就能分辨出来。 中国古代的宗教气氛素来不浓,那些稍有见识的人士对于鬼神之说又向来都是嗤之以鼻。
从这些短毛的“综合素质”来看——当然许员外等人不知道这个词汇,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用全面性观点来审视对方——如果他们不想承认这帮人是神仙之流的话,那么就只剩下一个解释了……
“秀才造反,三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