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迷失在一六二九 > 四二九 新移民(上)

四二九 新移民(上)(3 / 4)

从这里得到更多的矿产资源。先前依靠本地人自行开采,依靠人力畜力慢慢输送出来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琼海军日益增长的巨大需求了。根据工业组制定的铁矿大开发计划:从石碌开采出来的矿石正是要通过昌江水路运输至昌化港”然后从这里上船走海路运往临高进行冶炼。为此他们甚至将铺设几条铁轨一在蒸汽机车还没有研究出来之前,宁肯先用牛马拖拉。

在当前海南岛对外输出的各类产品中,由黄建成所领导的钢铁组所生产出的优质铁器和钢材一直是琼海大市场上最受欢迎,也是外来客商需求量最大的一类特色产品。要不是委员会一直小心控制着钢铁产品的外流方向和数量,它的利润绝对能超过玻璃镜后者毕竟属于奢侈品,而铁器则是小到家庭,大至政权的必需品,钢材更是属于战略物资级别。大明王朝对此有严格规定,一直是禁止民间私下炼钢的。但民间私炼钢铁却屡禁不止,原因很简单~上好的钢材拿到市场上差不多跟白银一样值钱,炼钢就等于炼银子。

炼铁的关键在于尽量增强高炉热效率,而炼钢说穿了无非是一个调整好铁和碳之间配比的问题。明代的铁匠对此并没有系统理论支持,只能凭着各家匠作铺子的经验作一些探索,根据父子口口相传的方式获得经验。但在钢铁组这边,一切都有非常成熟的理论体系支撑。黄建成等人所要做的,只是设法在这个时代的简陋条件下尽量将其恢复即可。

经过这几年实践,他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在本时空条件下,进行较大规模钢铁生产的窍门。甚至可以根据需要在炼制过程中掺入其他金属,配置出不同性能的合金钢来。

但以琼海军当前的工业体系,对过于优质的特殊钢材需求量其实并不大,他们最需要的,还是大量普通的,能够满足一般老百姓生产生活的钢铁制品。所以黄建成希望今后在昌化附近能建设一个新的冶金基地,矿石被运送出来之后在这里首先就地进行粗炼,把生产目录中数量最大,但技术含量却最低的生铁和粗钢生产都放到这边进行。今后船队只需要运送煤炭等燃料进来,直接向外输送低级产品和更进一步细加工的半成品,而不仅仅是纯矿石。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对运力的消耗,同时也有助于分散污染源头,减少对临高主基地那边的环境破坏。

但要做到这一点,光靠他钢铁组一家肯定是不行的,要满足产业工人及其家属的生产和生活条件,就需要改进当地的整体大环境。

本地要能提供足够的粮食和生活物资,还要有一定的商业和娱乐设施……工业,农业,服务业都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