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三四 京城四方(上)(3 / 4)
不驯的琼镇之手,那倒是让朝廷难办了——想当初一场宁远大捷,才两百级斩首,便让袁崇焕从小小宁前道飞黄腾达起来,保着他一直升至蓟辽督师的位置上.而如今这场大胜更胜宁远,朝廷该怎么.[,!]封赏?
另外还有一件事——这帮短毛做事情也忒实诚了点,说是打死一个后金大人物,居然就那么老老实实连真名实姓都报出来?努尔哈赤的第十子德格类?真能这么肯定吗?
相比之下咱们大明朝的官员可就要聪明多了——想当年宁远之战后,明蓟辽经略高第向上奏报:"奴贼攻宁远,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抬去."
然后再由文人们更进一步,比如张岱就在他的《石匮书后集》中记载:"炮过处,打死北骑无算,并及黄龙幕,伤一裨王.北骑谓出兵不利,以皮革裹尸,号哭奔去."
——看看,多聪明,只说是打到了一个大头目,具体是谁不指明,有当然最好,没有也无所谓.有枣没枣反正先打一竿子——后来努尔哈赤死了.尽管此时距离宁远大战已经有十个月之久,尽管在此期间努尔哈赤还出兵蒙古把老对手林丹汗暴扁了一顿,但这一切都不妨碍大明朝宣称努尔哈赤是因为在宁远城下受到炮击,重伤不愈而死.
——这才是老成之举,哪像短毛那帮小年轻,稍微才干出点成绩来就迫不及待大喊大叫,却把朝廷置于两难之境——要不要承认这份功劳呢?万一弄错了咋办?这可是欺君大罪——当然短毛不在乎这个,可咱家在乎啊,而且朝廷也丢不起这脸.
曹化淳不愧是东厂的大挡头,政治敏感度极高,在收到琼镇战报,仅仅看了个开头后只稍稍愣了一愣,便立即想到这许多.不过接下来,当他的目光继续向下,看到战报后续时,脸色立刻变了——而他也终于明白为啥明明打了个大胜仗,短毛这边气氛却是乱糟糟的,人家看他的眼色也不大对.
——琼海军主张出兵辽东的大头目居然折了!还不是被后金方面所伤,而是坏在了明军自己人的手里.虽然琼海军发出的电报上承认说是后金奸细所为,可他们当时确实穿着明军服饰,又是跟在旅顺守将,东江总兵身旁才得以接近琼镇军官,这其中大明方面的责任怎么也推托不掉,至少一个"疏忽遗漏"之罪免不了.
琼镇兵马千里迢迢前来相助,打了一场大胜仗.而旅顺正牌子的东江镇守军则啥事都没干——琼海军的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