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六九 实质性问题(上)(4 / 5)
回大陆后肯定会面对恩主及上官的怒火了——其间该怎么选择,能考中科举的肯定都知道。
只是这些话就没必要在这儿细说了,毕自严也只是有感而发随口提及,之后并未深谈,依旧是把话题扯回了开销方面:
“按朝廷制度。县治之设,理应有知县,县丞,主簿。典史各一,朝廷主要只负责这四人俸禄,再算上少量杂佐。也就是说一县之中,官员俸禄每年加起来不应该超过一千五百两。琼州岛上一府三州十县,官禄所费,五万白银足矣。而台湾吕宋二地俱是新设。府县尚未定论,官吏亦是不足,老夫取琼州之半计算,三地相加,一年十万左右的官员开销,差不多了吧?”
对于毕自严自信满满的推论,这一回郭逸却是冷静摇头:
“老爷子,这回您算错了,而且是大错特错!”
六六六棋逢对手(下)
“哦?愿闻其详。”
虽然是被一个年龄比自己孙子还小点的年轻人当面说错,毕自严却一点没有被顶撞的恼怒,反而显出兴味十足的表情。
“一个很简单的道理:端了谁的碗,就服谁的管。您说大明一县只需负责四名主官的俸禄,可我们都知道光凭四名主官肯定是控制不了一座县城的。他们必须要有大批僚佐人员辅助。而这些人也不可能把嘴巴扎起来,他们肯定也要有收入,而且这收入还要足够高,以对得起他们手中掌握的权力——那么这笔钱由谁来出呢?如果是县官,那么那些僚属只需要对县官本人负责;如果是当地大户,那么他们就会变成大户募养的走狗——谁给钱听谁的,天经地义。”
郭逸说的兴起,一时间大概忘了自己身在何方,竟然拿出了平日里在夜校里给学生上培训课的劲头,铿锵有力道:
“官府是什么?官府是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的工具!我们控制着那三地,所以当地的行政人员必须要贯彻我们的意志——但这前提条件是我们要能保证他们的经济收入。不把牧羊犬喂饱了,就不能责怪它们会去偷吃羊群啦。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这种事情,也只有朱……能干得出来。”
郭逸本来顺嘴就要嘲讽一下朱元璋的——养成习惯了。平时他们谈论起明朝政策时,十有八九最后都是以对那个乞丐皇帝的的嘲笑而告终。不过在最后关头他总算想起这不是在海南岛上的夜校中给自家学生上课,才硬生生刹住了车——在自家课堂上说这些话的好处是可以逐步潜移默化,消解掉那些农民学生对皇权的敬畏。但在明帝国的京师这边,当着一帮子大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