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部分(3 / 6)
日后还当真能改?”
李海歆又是一连的赔笑,“改不改的咱先帮衬上一两把,日后要真不改,咱也理直气壮不是?”
何氏仍旧气儿不消背着身不理人。李海歆透过窗子看了看,东屋的灯已经灭了,“呼”的一口吹了灯,屋内霎时陷入一片黑暗。
何氏惊了一下,忙推他,“你干啥……”
家里坛子器具收拾好,李海歆与李家老三各赶着一辆牛车,去河东村拉笋子。两人到时已近正午,常铁柱正在家里焦急的等着。
一见他俩,登时松了一大口气儿,“李家大哥,你们再不来,我就准备去你村儿访访你们家咧。这笋子放了两三天了,不敢再放。”
李海歆说家里这两天忙,来迟了一天,下次准时来。
常铁柱当即请了几个邻居过来,帮着称重。李海看这笋子大都是剥了皮的,便和常铁柱说,“往后再收只收剥了皮的,放车上不占地方。”又说要收拾得干净些等等。
常铁柱应了一声,打探收这笋子干啥用,李海歆摆手,“大兄弟,你也别问我,我也不知道,人家托的活儿咱有钱挣就行了,问多了,主家不待见哩!”
常铁柱忙点头。
大笋子好挖,一个个比苞谷棒子都吃重,一人一天能刨百十斤带皮笋子。称了重共有近千斤的笋子,李海歆付了钱,另付给他一百文的中人钱。常铁柱高兴的搓着手,“李大哥,这笋子平时没人理,我给村子里人说有人还不信,这回得了钱儿,大家就都信了。你再来拉,保管比这回的多!”
李海歆便说三日后再过来拉。
尽管家里找了帮手,腌笋子这几天还是把姐妹几个给累得不行。从河东村收来的笋子直直忙了两天才算是下完,第二次李海歆去拉,足足比上次多出一半儿来。
这些日子家里可真算是忙得连轴转儿,直到家里的坛子都腌满了,才算是闲了下来。
李海歆又抽空去了趟镇上给胡掌柜说笋子快出坛的事儿。
这日好容易闲了下来,李薇出了院子,去河边儿走走,说实话,李家村的风景真的不错,从地理气候上来讲,这里属偏北方,却偏偏有这么一条长年流淌的小溪流在。小溪两边儿到处是长得碗口粗的梨树,在她的印象中,象枣树梨村等结果的树木,都长得极慢,这些树想来至少得有十来二十几年的光景了吧。
满树的梨花悄悄打了苞,有些已绽放开来,白白嫩嫩的,被湛蓝的天空衬得即柔嫩又娇美。
“梨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