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朋友》引起的讨论(7 / 8)
方是不是粤语区的网友,查询的结果竟然也很分裂。
这金箍棒每次登陆论坛的IP都不一样,有时候在国内,有时候在国外,完全没有固定的IP。
按吕东的话讲,这八成是个黑客,每次登陆都会跳机隐藏真实IP。如果林在山真想查TA真实登陆地址的话,他们网络团队可以跟踪一下这“金箍棒”。
林在山觉得没这个必要,他只是觉得这金箍棒的热情很高涨,这个人很有趣。他希望论坛上能多一点这种既热情又幽默还有专业理论基础的会员。
对于这个新人网友提出的问题,林在山金箍棒的回帖下面也立刻跟了一帖:
……
普通人听音乐:“这段音乐给我的感觉和联想是什么。”
学音乐的人听音乐:“这段音乐是什么。”
进一步讲,音乐人听的更多的,不是音乐本身以外的附加情感或者其他东西,而是音乐本身的构成。
演唱专业的人可能是在听演奏演唱技法和音乐处理,作曲专业的人则是在听音乐的各种结构(和声、织体、材料发展、配器、结构等等)。
学音乐的人,或者受过音乐训练的人,可以掌握更多的词汇,更多的构造方式,这在扩大他们理解能力的同时,也让他们对音乐作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普通乐迷和专业的音乐人,对于音乐的期望不同,期望得到的满足方式也自然会有不同。
……
林在山把这帖子发出去没10秒钟,回帖的右下角便出现了跳动点赞的提示,点赞的不是别人,正是“金箍棒”。
金箍棒点赞之后,立刻给林在山发过来了私人消息:“林大叔,你在线吗?我想问你一下,你这首《朋友》前奏中的背景音是什么呀?我听了快100遍了,也听不清那些人到底在说什么。我只听到一句粤语,好像是在说:‘陪我一起打电动?’”
看到金箍棒的私信,林在山笑了,心想这人还挺执着的,为了听清楚,竟然听了快100遍前奏,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他给对方回:“你耳朵还挺灵的,这段前奏,我混剪了几段人声,没有特别的意思。你对粤语很敏感,你是粤州人吧?”
“对,我是粤州人。但我平时也总说普通话的。粤语歌和国语歌我都爱听。”
“这周末《唱作人》的粤语专场你可以期待一下,到时候Beyond论坛会首发我的粤语作品。”
“嗯,到时候我会第一时间来论坛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