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旧书大亨 > 第二百一十六章.隐忍

第二百一十六章.隐忍(2 / 5)

,比如说宋朝大奸臣蔡京的字,就是公认的好,可他的人品就太……那个啥了。

不过说起袁世凯,倒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因为现代很多学者发现,以往对于袁世凯的历史评价一般以负面居多,但是这些负面评价是否公允也被质疑。

袁世凯有任事之才、治军之能,实为清末一务实干练的能臣,自小站练兵至接掌北洋,还有他建新学的学校,主张废科举,引进西方学说,又成立一支警察部队,令中*警分离。袁世凯对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化,有很大的贡献。

然而袁氏当国时期,为巩固个人独裁权力,不守约法、解散过国会,使刚诞生的中华民国失去在制度下健康发展的机会。但也有人认为民智未启的当时中国,选举要达到目的需要人民素质的提高,在财政捉襟见肘的情况下,袁世凯宁可压缩军队,也要推广全部免费的国民学校,即四年制初级小学。他反复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国民教育。”他还批准了一个试验计划,用拉丁字母拼写汉字,对成人进行识字教育。有人指袁世凯是暗杀国民党理事长宋教仁的元凶,但实际元凶可能是其他人;而无论袁本人是否曾授意杀宋,此事成为革命党人发动二次革命讨袁的引爆点,结果造成了中国的南北分裂。

1915年袁世凯在日本外交压力下,接受了形同干涉中国内政的“二十一条”要求中部分条款,使其政绩蒙上污点。但也有很多人认为:在东亚地区因欧战爆发而陷入国际权力真空之际,面对日本一国独强的巨大压力,袁世凯及北洋政府对于抵抗日方二十一条要求,实已尽最大之努力,以此深非似欠公允。

嗣候袁氏违背民国公意,称帝登基,遭到全国反对,至此袁氏之威望彻底破产。称帝之举堪称袁氏政治生涯中所犯之最大错误,虽然是君主立宪制度的尝试。

有人认为,袁氏是一个投机分子。在光绪帝委以大任时,他却投靠慈禧太后一党。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掌握了清廷军事大权,本应平定革命的他,反过来为自己的利益,支持革命迫使清帝退位而得任民国总统。这全是选有利益的一方投靠的行为。但也有人认为袁世凯是推翻满清的功臣,晚清他主张立宪就从制度上瓦解了清朝贵族权力,后来直接逼宫,清帝退位,中国当时避免了南北分裂的局面,袁世凯本人堪称中国的拿破仑或华盛顿。另外,袁世凯时期对教授和知识分子充分尊重,人民生活基本安康,舆论也比较自由,反袁言论在报纸照样发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