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书林大会(2 / 4)
为上乘。辽代传世的古籍本来就极为稀少,在林逸这位鉴定高手看来,该刻本绝对是一件无价之宝,何况林逸本身就对佛经之类的感兴趣,因此就多看了几眼。
不过这本古籍却不是陆三爷拿出来展览的,而是与陆三爷齐名的冯五爷的藏品。
冯五爷是个瘦小的男人,大约五十多岁,精神健硕,本身也是国内最大餐饮连锁企业苏k的老总,按照熟悉他的人说,最喜欢给下属开会,也最喜欢在大会上做演讲,搞一些“心灵鸡汤”。
实际上冯五爷作为金陵四大藏家,本身也的确不同凡响,据说从9岁开始,他就对收藏就产生了兴趣,但当时没有人引导他,他也没有多少钱,仅仅是凭着自己的兴趣,时而收集邮票,时而收集一些别的藏品。后来,他们学校举办了一次书展,于是他对藏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特意把自己的那些小人书郑重其事地整理了一遍。
但由于那时正赶上“文-革”,他没机会接触到更多的书籍。直到1981年,在石家庄上学的他,上学时发现路边新开了一家古旧书店,一进门他就被满屋的古旧书吸引住了。尤其是一套《古文源鉴》,那是康熙年间由故宫里的古印店以五色印刷的古书。他说:“看到这本书,我才知道自己原以为泛黄卷边、越破越脏的才是古书的想法多可笑。这套五彩斑斓的古书,让我感受到古书的魅力。”当时老板开价80元,这对还是学生的冯五爷来说无异于天价。为了买这套书,冯五爷尽可能省下饭钱等一切开销,攒了4个月才把这套书买回家。这就是冯五爷收藏的第一套古书。
冯五爷表示:“收藏应该有师承,我瞎买的历史很长,不摸门路,有10多年。后来我也接触了一些藏书老先生,尽管他们没有很多的文化知识背景,但在藏书界那么多年,知道哪些书少见。一次,一位老先生告诉我买一个清刻本,但我觉得没什么啊,还是明刻本好。其实这是《赵之谦全集》,后来才知道很罕见。”
从此以后冯五爷买书一发不可收拾。无论新书、旧书,只要是书店卖的全都一股脑地买回来。持续一段时间后,他认识到这样下去自己的精力、财力都会跟不上,于是开始专门收藏古籍善本。
随着多年的古籍收藏,使冯五爷在中国书店和各大图书馆有了非常熟悉的联系,他成为这些地方非常受欢迎的常客。他也是这个圈子里能够被允许进入善本书库浏览古籍的少数人之一
1994年以后,大规模的古籍善本拍卖市场开始形成,古籍的价格一下暴涨起来,翻了100至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