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三件宝贝(3 / 4)
猜测:会不会慈禧的书画作品都是缪嘉蕙捉刀的呢?事实上,现在有人也是认为慈禧不学无术,在书画艺术上很难达到那么高的水平,包括有些拍卖公司,也偏向认为慈禧的大部分书画作品都不是她亲手完成的。因此开出了很低的拍卖价格。比如说,在2004年她隶书《寿》轴,拍出16.5万元;楷书《延欢纳豫》横幅,拍出2.75万元。
但在林逸看来,慈禧花那么多精力投入书画中,难道仅仅是附庸风雅、欺世盗名?又或是有些人说的为了送给大臣忙不过来叫人捉刀?以他来看,这些说法并不太可信。林逸情愿认为慈禧身体力行创作了那些作品。接触过创作的人或多或少都有敝帚自珍的感受,就是无论自己写得多差画得多差都会好好珍惜自己的作品,但也不会去拿别人的作品盖上自己的印玺。
慈禧作为实际的最高统治者,她并不需要去讨悦任何人,写一下字绘一下画大多都是自我娱乐。何苦为了一个虚名费那么大劲呢?所以在林逸看来,实际上很多标明慈禧太后的作品,十有**都是她的真实水平。
因此,林逸很是看好这幅手卷的拍卖潜力,看现在的拍卖标价,才2万左右,在林逸眼里,就算是200万也是值得的。因为如今国内有很多新兴的富人阶级,对于书画品质的要求不高,相反,开始对名人手迹特别感兴趣,尤其那些在中国历史上权威显赫的,更是备受追捧。无疑,清朝状元,和大清慈禧太后这两个名人构成的手卷,足以吸引那些有钱人的目光。说白一些,他们要的不是艺术品位,而是名人的人气。
……
除了这卷《大慈大悲观音经》手卷外,林逸还着重盯上了两样藏品,一件是清初刻本《文木山房诗说》;另一件是明代徐渭的书画作品《墨葡萄》。
先说那部《文木山房诗说》,作者是一位经常被忽略的文学牛人,他就是吴敬梓。说起吴敬梓,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就是他那部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却不知道老吴还是个学术高手,尤其在诗词方面颇有建树。
自近代以来,学界都以为《文木山房诗说》早已遗佚,深为遗憾。直到1999年6月,有人在上海图书馆发现了《文木山房诗说》抄本,继而文坛大振。
可是眼前这部却是比抄本更加珍贵的清代刻本,那说明了什么,说明了这部著作并没有真的遗失,只是没被人发现而已。最关键的是,吴敬梓太出名的是《儒林外史》,使得这件拍品的定价也不很高,才3万左右,可以说,也是个捡漏的潜力股。
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