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小说 >旧书大亨 > 第四百七十七章.水火不容

第四百七十七章.水火不容(2 / 4)

楼子》一种。此次浩劫,令人扼腕。

第六次灾厄:隋文帝杨坚、炀帝杨广皆好书籍,致力于图书收集。隋炀帝出游,书籍也携带前往。

后宇文化及广陵起兵,图书损失不少。

第七次灾厄:唐太宗李世民提倡文事,至玄宗李隆基开元年间,为大唐文化的安定繁荣时期,大批典籍得到了妥善的收集整理。玄宗创立的集贤院,将文化典籍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对应经史子集。

天宝年间,安史之乱,盛唐藏书遭到大量破坏。

第八次灾厄:唐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开始了文化典籍的修复工作。

僖宗李漼年间,黄巢之乱,皇室藏书再遭损毁。

第九次灾厄:北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徽宗赵佶宣和年间,皇室好文,文化为之一兴,在国家的致力收集下,藏书量大增。

钦宗赵桓靖康年间,金人入侵,大批文化典籍再次遭遇浩劫。

第十次灾厄:南宋,北人偏安,加之印刷术的兴盛,福建等地逐渐成为文化中心。在孝宗赵昚淳熙、宁宗赵扩嘉定年间,藏书又大量增加。

理宗赵昀绍定年间,元兵南下,再成灾难。

这里没有元朝后来的事,纸质书籍的命运更差。我辈所知,起码清朝的文字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十年浩劫,电脑网络,使得纸质书的地位如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说完这些,刘教授长叹一声,颇有屈原投江前的凄凉与哀婉,说道:“这就是古书的命运啊,厄运多变---‘水火兵虫’被古人认为是书的‘四厄’,其实也是很多藏书家的‘四厄’。近百余年来,众多藏家前仆后继,聚书散书,大藏家倒下去了,藏垮掉了,一些新兴的藏书家却不断涌现,直至今天。”

“实则,正是由于这些逝去的和新兴的藏书家节衣缩食倾囊购书,并尽心保护和刊刻传播,才使得古代的典籍历经劫难而犹能保持荣光。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藏书家的存在,就等同于古书的‘保护神’,等同于文化传递的‘使者’,是他们的爱心藏书,才让我们多一种机缘来体味‘耕读传家’‘子孙永宝’的含意。因此,每一个藏家都是伟大的,是高尚的,是值得人敬佩和歌颂的……百年之后,我们也许埋入了黄土地,可是那些真正的藏家,却会被那些古书记载着,永垂不朽,乃至流芳百世……”

听完刘教授这一席话,所有人都“痴了”。

没错,是感动,是莫名的感动!心中那道被情感充盈着的阀门,被打开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