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章.砸场子(2 / 3)
开始学人家捯饬书画收藏,美其名曰,陶冶情操。
不久前,他在北京古玩市场的地摊上买了两幅画,一幅叫《闲情图》,一幅叫《天山之舞》。这两幅画,分别署名马海方、史国良,都是当代书画名家。但王老板汽车修配出身,你让他给你鉴别个汽车大灯可以,鉴别这书画就难了点,说白了缺乏足够的鉴赏经验,很难判定这两幅画的真伪。因此,他通过朋友介绍,找到了一位书画收藏界的专业人士帮忙鉴定。
那位专家刚好非常熟悉马海方、史国良的书画风格,见了王老板买的这玩意,第一句话就是:假的太狠了!
专家怕这王老板不相信,就对他一一指出,这两幅画的印章没有金石味道,书法题款属于初级水平,人物的神态、比例都不对。他根据经验判断,这两幅画很可能是假画。
但王老板坚持说,每幅画都有画家本人的题款。更重要的是,这两幅画还附带有荣宝斋出的画册和证书,“你看,这都盖着荣宝斋的公章,还有钢印。”
荣宝斋是一家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画廊,属于书画领域的金字招牌,在业内享有很高的声誉。王老板认为,有荣宝斋出的画册和证书证明,两幅画不可能是假的。但那位专家直接告诉他,马海方的书画作品,目前市场价在每平尺3万元左右,史国良的更高达15万元。这两幅画每张都是四平尺,照此估算,两幅画的市场价应该在70万元左右。但王老板买这两幅画,实际只花了30万元。
王老板还不相信。他说,自己是运气好,买了便宜货,用行话说,叫“捡漏”,用北京话说叫“憋宝”。
于是,王老板就托关系,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两幅画的“原作者”马海方和史国良。
两个名家鉴定后,直接告诉王老板,画是赝品。
马海方说,像他这样,抱着赝品来找他鉴定的收藏爱好者很多。这些人一般是抱着“捡漏”的心理,以远低于市场价的价钱从拍卖会或者画廊购买,但是绝大部分都是假画。仅仅在今年上半年,他鉴定的署名为他本人的假画,就超过了100幅。“最近以来有越来越多的势头,每天都能够看到几幅假画。拿来鉴定的画里,大概有90%都是假画。”马海方说。
史国良也说,画虽然带着荣宝斋的鉴定证书,但并不足以证明作品是真迹。“我看到的带证书的画大概有20幅了,一幅真的都没有。画本身是真的话,就不用开证书了。”
明明是假画,为什么能取得荣宝斋的鉴定证书呢?王老板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