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盐政和盐业(6 / 7)
重要的税收之一,直至近代。不要小看了盐税这块,从唐至清的每一朝代,盐税收入都与田赋收入基本相当,所谓“天下之赋,盐利居半”,是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但历史上的这种专营制弊端极多,一方面是官盐价高质次,不但在盐里掺沙子泥土,价格还高到底层平民都吃不起。另一方面却是私盐横行,管盐的官员串通同党,与奸商勾结,暗箱操作,使得盐利尽落其手,政府反而没得到什么好处。
到了大图朝时期,盐政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大图朝搞专营倒不是为了盐税,因为那个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逐渐走向工业化,征税途径增多,盐税在国家税收中的比重逐年下降,几十年之后那点儿盐税收入已经下降到可以忽略的地步。搞专营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消除碘缺乏症,保障居民用盐安全。
在文德嗣看来,大图朝的盐政虽然比任何一个时期都好,但还是有很多弊端。由于专营制度造成了产销脱节,企业和市场没有直接关联,形成盐业整体竞争力不强,资源浪费严重等问题。其次就是形成一个封闭垄断的系统,各地盐政机构机构臃肿,同时划地分治的办法使其自行其事,割裂了全国市场,还很容易滋生腐-败等问题。
所以本位面的中国盐政是吸取了历朝历代的教训,重新搞了一种前所未有的“管控”制度。不再设立专门的盐税,这项税收被并入了资源税里面。所谓“管控”,就是政府不再介入盐业的具体运营,让生产企业直接与市场对接。但因为盐是必需品,所以不能像其他产品那样完全不管。
具体办法就是由质量管理机构对其进行质量监控,同时对其产品分为两类:基本产品和商业产品,前者就是普通食盐,后者就是那些高档食盐。盐业生产企业必须保证基本产品的份额,这部分产品属于薄利,企业和商家的利润比例都是属于强制性的,不能随便涨价。至于商业产品,政府只会对其质量进行监督,价格就完全不管,只要你有本事卖掉,并按比例纳税,随你定价多高都不会管你。
现在的中国根本不缺盐,沿海的那些盐场就足够满足全国的需求还绰绰有余,现在物流条件也比以前好多了,即使从沿海运进来也高不到哪去。所以自贡这里的盐就开始高档化了,除了基本产品规定的份额外,就搞出了很多中高档品种。
相对于露天的海盐、湖盐,产自上千米井下,形成于数亿年之前的井盐,具有无污染,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高等优点,这毫无疑问是妥妥的高档食盐来源。所以在几年前,自贡这里的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