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逆转1906 > 第549章 卖卖卖,不卖不是人!

第549章 卖卖卖,不卖不是人!(5 / 8)

当地人要留下也可以,但必须移风易俗,文德嗣一向对所谓“多元化”嗤之以鼻,一个国家只需要也只能有一种文化,既然想当中国人,那就必须接受中华文化,融合到主体民族当中,也就是汉化,如果过了汉语四级六级就能成为准公民,如果再服完了兵役或通过了中华文化考试,就可以正式成为公民。另外就是宗教上改革,当地原有的激进和保守派别一律取缔并强制改宗,除了采用脱胎于巴哈伊派的“东方启示派”取而代之,还引进了佛道等中国本土宗教。

至于不肯好好民族融合的,那就请他“走你”,两样都不肯的,那就只有一条路——劳改。而且就算是当地人那些良民,也被袁大头他们分散安置到了请他新领土。新管委对于当地原住民的安置原则就是,大部分都必须以小家庭为单位,分散迁徙到别的地方,反正就是一条,大多数当地人都不能留在当地。当然,与当地人外迁同时进行的,就是把其他地方的人口迁移过来,主要是来自中国本土的移民,而且汉族的数量必须超过当地的三分之二以上。袁大头认为,这种措施有利于民族融合。

不过在中国接手的时候,整个海湾郡(当时还叫海湾特区)的原住民数量也不多,从湾西(科威特)和湾东(马斯喀特)这将近三十二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原住民总共都不到三十万,平均下来每平方公里都不到一个人。无论是干什么,都比南洋和中亚那边省事多了。

在经过二十年的发展之后,整个海湾郡的人口已经增加到了近二百万,最重要的是,人口结构已经完全改变了,中国本土的移民在这里占了93%,还有6%是来自其他新领土的移民,当地原住民只有不到1%。换句话说,就是中国已经彻底的控制了这里,整个海湾南部成为了“自古以来”的一部分了。

嗯,不是开玩笑,是真的“自古以来”。因为在从英国人手里接过这里没多久,大头他们就在这里“挖”出来一堆中国古董。最久远的是在迪拜城郊挖出了一个中国式的城堡遗迹,里面发现了几十件西周时代的青铜器和陶器,还有一个龟钮金印,上面刻着“寔子之印”四个大篆。中国的专家说,这里以前就是周朝一个诸侯的封地,封地名字叫“寔”,爵位是子爵,和楚国一个等级哦。

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古城,所以迪拜就被改名为“寔安”了。

你问西周的中国人为什么要跑那边去圈地,这个我们就不知道了,反正古董都是真的,不信的话你们可以检验的,绝对是正宗的西周古董。至于古代文献有没有提到“寔子”?这个没问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