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打击(6)(3 / 4)
锥直接喷出,以提供航向操纵推力。本位面中国采用的技术也和这个差不多,但更有了改进。这些直升机尾梁的外壳由一台小电动机转动,由于附面效应主旋翼的尾流在尾梁的两侧形成了速度差,同样产生了平衡反扭力的侧力。只要控制转速就能提供航向操纵力。这种方法更节能,噪声更低。
其实这项环量控制技术在后世的七十年代就有了,未能得到普及的原因是后来的直升机大都使用了涡轴喷气发动机,它们向后喷射的强大气流虽然提供了部分的前进推力,但极大地干扰了主旋翼吹向尾梁的下洗气流,导致环流控制力无法形成。而中国这些电动直升机的原理不同,发动机没有向后喷射的气流,下洗气流可以不受干扰的吹在尾梁上,尾梁外壳旋转后产生的环流侧向推力非常强劲。
低速大扭矩直流电机取代了二台涡轮轴发动机及其减速机构,直接驱动巨大的旋翼,由于不需要向尾桨传递动力,动力实际上有了相当的提高。虽然电动机的重量比涡轮轴发动机要大,但驱动装置的总体重量并未大多少。而且电动机的效率远远超过涡轴加变速机组,前者可以达到90%,而后者只有30%,1500千瓦的功率看似不高,但是实际功率远远超过原版的两台1500千瓦涡轴发动机,其强劲的动力(短时间可达2700多千瓦)把最高时速提高到380公里。电动机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它是全封闭的,在飞行时根本不会吸进杂物,从而造成发动机损坏坠机等事故。所以它们不怕沙尘暴和撞鸟。
直升机群到了地头后,发现那里山上的印军哨位已经在刚才的炮击中土崩瓦解,只剩下几个惊慌的士兵,此时正徒劳的向直升机射击。于是“虎甲”立即投入残敌的打击,用它们搭载的30毫米链炮把几个可怜的印军打得支离破碎。
清除残敌之后,“黑鹰”则迅速在早已选定的高地上放下了火力校正小组。这些火力校正小组由10个人组成,2名是校正员,还有2名是引导员,他们有激光指示枪、雷达照射器,其余6人装备轻机枪、自动榴弹发射器和自动步枪负责保卫,他们一着陆就立即开始工作,以夜视仪、热成象仪来搜索目标,校正炮兵的射击。
“虎甲”在周围巡视一圈之后,没有发现敌人,就投入对据点的打击。而“黑鹰”迅速返回,第二次把几个迫击炮班送到了据点群周边的山上,占据了制高点的炮兵们不断地向印军阵地准确地发射炮弹。
不久,各炮兵阵地就开始收到前方校正员的指令。
“105榴1连、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