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窃国 > 第47章

第47章(2 / 11)

地人对颍川终究不太熟悉,之前只听说过颖阴荀氏长社钟氏之类的名声,可偌大的颍川想来不止是有荀氏钟氏的,因此想请个熟悉的人指点一番。”

听到他这么说,徐庶却问道:“你说要寻访人才,是一定要找荀氏那样的世家大族吗?”

荀氏在颍川是很出名的家族,而如果说是在他们本家所在的颍阴的话,那更是荀氏一句话比当地官员都要管用的。

即便荀氏不张扬不霸道,但你想要在颍阴办事,就没有能不用顾忌荀家脸色的。

而钟氏在长社的名声不比荀氏在颍阴要差,这两家都是很大的家族,祖上多有人做了高官的。

纪衡当然摇头了:“事实上,家世倒是其次,我真正想要的还是有才干的人,若是只冲着家世来,我何必再跑一趟阳翟,直奔着颍阴去就好了嘛。”

徐庶想想也对,于是就说道:“颍川名士多有隐居的,但颍川私学之风盛行,再大学问的人也是要吃饭的,因此多有开设学馆的,纪少府若是不在意家世,可去各大学馆看看,世家子弟都有家族私学,除非是特别有名的大儒的学馆,一般他们是不会去的,但寒门士子却多数在学馆读书。”

比如徐庶自己也是,他寒门出身,说是士人,但加上寒门两个字就不一样,更何况原本的家境实在不好,现在还能在学馆读书都多亏了徐昌的帮助。

听徐庶这么说,纪衡心中也大概有数了。

他来之前也听说颍川学风很好,比之其他地方更有文化气息,即便是之前作为黄巾之乱的重灾区也没能改变这一点。

可见颍川这地方,读书人是真的不少的,因此各种私学也就很多,而且颍川历代出了不少大学问的人,这些人归乡之后无事可干,再加上就像徐庶说的,学问再大也得吃饭,于是就开始教学生维持生计,名声又好又能赚钱,还能效法一下孔子,多好的事情呀。

这些学馆,弟子少的不过十几人,多的也有几十人的,但真正称得上规模的,该是那些有名的大儒们了,尤其是学问好还做过官的,归乡之后办学就更受欢迎,弟子可达数百人。

徐庶给出的建议是:“颍川学馆众多,一个一个的寻访固然是不会有遗漏,但也太过费时费力,在这里停留一年也不定能都拜访一遍,因此不如选些有名声的学馆前去。”

纪衡点头:“我也是这么想的,其他人那里不必上门,但该说的招贤的话还是要说的。”

可他这话却让徐庶摇头了:“纪少府错了,此事绝不可明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