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8 / 11)
就是人间地狱了,现在才知道,那远不是最可怕的事情。
难怪曹旭从吕布那里调人的时候,听说是去打匈奴人,士卒们个个积极,都主动表示要跟曹旭一起去。
临行之前,那些没能跟着曹旭走的,还特意给兄弟们上了送行酒。
郭嘉想着,以并州的环境来说,这些士卒们恐怕也都是饱受异族之苦的。
“之前伯瑾先生说我还没有准备好,我尚且不服气,现在看来……倒是我太高看自己了。”
曹旭伸手拍拍他的肩膀:“行啦,我们还是早日赶去长安才好,这里距离长安还远着就已经是这样的景象,长安附近恐怕更是……”
只会比这里更惨而不会更好吧。
蔡琰的父亲是当世有名的人物,天下的读书人都听闻过蔡邕的名声,蔡琰是蔡邕的女儿,从小饱读诗书,蔡邕便说这个女儿的学问是男子也比不上的,后来蔡琰嫁的也是河东卫氏,却没想到她才嫁过去不久丈夫就去世了,蔡琰因此被说克夫,因而夫家容不下她,蔡邕疼爱女儿,于是就将蔡琰接回自己身边。
董卓作乱洛阳的时候因为要拉拢读书人,因而也假惺惺的做出过一些爱才的事情来,比如他对蔡邕就颇为厚待。
蔡邕不屑与董卓为伍,却也无法反抗,于是只好顺从,后来董卓迁都长安,自然也是把蔡邕给带上了。
可没多久,董卓为王允所杀,长安仿佛看到了希望,蔡邕也是这么觉得的,连带着蔡琰都觉得以后的日子要好过一些了。
蔡琰貌美又有才名,蔡邕为了保护蔡琰,甚至不许她出家门一步。
董卓死了,蔡琰自然也是松了口气,却没想到还有比董卓更大的劫难在等着他。
因为董卓曾对蔡邕颇为厚待,因而蔡邕在董卓死后便有些心情复杂,于是感慨了几句。
却正是这几句话为他引来了杀身之祸,王允为此大怒,将蔡邕下狱,那时候的王允是诛杀董卓的功臣,朝中上下自然都是他说了算,蔡邕最后死于狱中。
当然,因为王允的行事作风他自己也很快被人干掉了。
如果说王允连蔡邕那样的人都容不下的话,他还能容得下谁呢?
因而那些曾经与董卓有过交往的,几乎人人自危,最后大家干脆一不做二不休,直接提前动手干掉了王允。
可王允如何蔡琰根本无心感叹了,她失去了父亲,从此孤身一人,在凶险的长安更加孤苦无依。
蔡邕是个清廉的人,他虽然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