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4 / 11)
是因为她和蔡琰的私人关系。
而这件事情的主角当然是蔡琰。
之前说过,蔡邕虽然审定了熹平石经,但实际上他之后也发现,尚且有不周到的地方,在查阅大量书籍,并且经过几年的反复审查之后,蔡邕确定熹平石经依旧存在错漏,他于是决定重修熹平石经。
但重修的工程量实在是浩大,因此蔡邕直到死去这件任务都没有完成。
于是这任务就落在了蔡琰的身上。
蔡琰来到青州之后,重新整理蔡邕的当初留下的资料,虽然大部分保存完好,但仍有一些缺漏,更何况蔡邕本身也只是完成了一部分,剩下的还有大量的工作留给蔡琰。
蔡琰也一直在做这件事情,她之前已经完成了几部儒家经典,那些基本都是蔡邕之前已经做好了大部分工作的,蔡琰进行整理校对确认无误就可以了。
后面的工程量才是真的浩大。
熹平石经听名字就知道是熹平年间完成的,事实也确实如此,时间大约是熹平四年,那个时候的曹旭还不过是个六岁的小女孩。
而直到蔡邕死去,他也没能够完成全部的工作,这中间的时间跨度就太长了。
当然,政权不稳大概也是原因之一,灵帝早年其实不算很差劲,你看他至少能够安安稳稳的把皇帝的大权握在自己的手里,就知道他并不像表面上看起来的那么昏庸无能。
但到了晚年却是真的开始糊涂了,蔡邕的事情不再能够得到他的支持。
灵帝死后就是外戚与宦官之争,之后又有董卓作乱。
等董卓死了……好吧,没多久蔡邕也被王允杀死了。
所以说,对于蔡琰来讲,这担子真的很重,尤其是很多文献已经流失被毁,根本无从考证了。
这一点倒是曹操给了她极大的支持,不仅青州学馆原本的藏书尽数给蔡琰使用,若是有需求而青州没有的,曹操也让糜竺不计一切代价帮助蔡琰。
有了糜家的关系,他们倒是真的从天下各处搜罗了不少残本回来。
或许依旧不太全面,但对于蔡琰来说,能够有这些,已经是极大的帮助了,她更加清楚做这件事情的不易。
搜寻整个大汉天下只为了她需要用的的一卷书籍。
糜竺或许没有参与这些儒家经典的修订,但蔡琰觉得糜竺的贡献完全不比她又或者蔡邕要小。
而现在,蔡琰上书对曹操说,她的全部工作已经完成了。
这件事情无关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