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6 / 8)
弱,而那正是我们的最好时机。”
这话说的袁绍的眼睛也亮起来了。
比较难得的是,这次沮授也赞同许攸的计划:“一旦取得白马和延津的控制权,那么主动权将会彻底落在我们手中。”
毕竟那是渡河的紧要位置。
并不是说其他地方无法渡河,而是说,其他地方都不是最合适的位置,也不是最好的位置,唯有这里适合大军渡河。
并且……
“如果我们控制白马延津,那么曹旭就只能退守官渡,官渡将成为她的最后一道防线。”
如果官渡有失,那么曹旭就只能放弃兖州退守徐州了。
可谁都知道,徐州那地方,虽然说是战略要地,但实际上并不是一个适合防守的地方,徐州地势平坦,境内也没啥黄河之类的可以作为防守的险要,这实际上是对于进攻的一方更加有利的。
更甚至于,他们也许不需要直接攻打徐州,因为得到兖州之后,他们完全可以不管徐州,而是直逼青州的心脏,再加上冀州配合的话,青州可谓腹背受敌。
因此许攸的选择其实没错,甚至这在目前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袁绍也同意了这一点,不过这一次他不打算派个武艺好的去了,之前的文丑已经证明了,和青州的将军干架,选择拼武力刚正面,那完全就是给自己找虐,再加上这次的行动确实需要统筹各方,顾全大局,于是袁绍最后将人选定为张郃。
在之前的几次战争中,张郃已经用事实充分的证明了,他出门的时候是带脑子的。
许攸见袁绍对他的计划照办,顿时就十分得意。
如今说起来,袁绍手下的首席谋士其实既不是许攸也不是逢纪甚至不是沮授,袁绍的首席谋士其实是审配,审配也因此几乎用鼻孔看着他们,许攸心里当然是非常不平衡的。
明明他的才智不输审配,但审配不过仗着会说好话讨袁绍的欢心就占据了那样的位置。
哼,谄媚小人!
不过在许攸看来,只要这次袁绍按照他的计划去做,打下延津占据白马,最后一举攻下兖州的话,那么袁绍手下谋士们的顺序,恐怕就要重新排列了。
这第一人的位置,必须是他的。
而另一边,曹旭也在和众人讨论同样的问题,下一步该怎么做。
她对陈宫说道:“你之前要我做到的,我都做到了,这时候总该告诉我为什么了吧?”
之前陈宫根本没有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