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3 / 8)
因而向孙策发出警告,告诉他孙权就是个放在青州的人质,混吃等死就好了,学那么多东西干啥!
但甭管怎么理解吧,至少有一个中心是对上了。
周瑜在收到这封信之后更加坚定了要孙权尽快回来的决心。
他对孙策问道:“权儿回信了吗?”
孙策已经给孙权写了第二封信,如今发出去也有几天了。
孙策摇摇头:“还没,哪有那么快的,若非是如同曹旭这样有专门的信使日夜兼程的送过来,恐怕还要等上好几天呢。”
周瑜闻言叹了口气:“希望权儿能够快些回来吧,曹旭在最后可都摆明了威胁了,如果权儿和你不能做出她想要的决定,那么她不排除使用特殊强制手段的可能。”
而这样的手段,难免让人有些不好的联想。
孙策自然也是忧心忡忡:“权儿的脾气其实有些像父亲,他们都是十分坚定的人,一旦下定了决心,恐怕就很难更改了。”
周瑜叹息:“但这种心意实在是不该用在这种地方。”
或者该说孙策果然是了解弟弟的,至少在孙权接到他的第二封信件之后,孙权依旧没有选择回去。
……毕竟孙权又不能在信中直说曹旭这人不厚道,如今翻脸要来跟我们干架啦,你哥我和你嫂……啊呸,是和你公瑾大哥准备联合刘表共同对抗曹旭,所以你丫趁早回来啊,不回来刘表肯定不信咱。
因为担心信件可能会被青州的人看到,因此孙策写的十分隐晦,仅仅是表示此事江东需要孙权,请孙权尽快返回,又说孙权已经离家多年,家中母亲妹妹等人都十分想念他,他总该回来看望一下吧?
而对于孙权来说,他现如今只不过是个十几岁的年轻人,这辈子又不像历史上那样需要早早的接过兄长的担子,肩负起整个江东的基业,因此他不必逼迫自己立刻成长,也没有这样的意识和必要。
此时的孙权只能说虽然聪慧,但到底还是个未成年。
再加上他没什么经验,思考事情的时候自然不能如同周瑜那样周全,因而他只觉得自己不能给父兄丢脸,他知道孙策连发两封信肯定是因为担心他,但孙权觉得,这种事,换了其他人在这里也不会怂的。
至少他父亲和哥哥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强敌都没有还没放手拼搏就认怂的时候吧?如果他轻易的放弃,那未免太给父兄丢人了。
于是孙权依旧坚持不离开。
曹旭盯着孙权好久,眼见着孙策给了他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