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8 部分(3 / 6)
得知几何,不知众生苦从何来,又怎能断除苦的根本。当他厌腻了宫里的日子,开始向往圣山下的世俗生活之时,他的困惑就从这个时候开始了。
上师们埋怨他少了一点道心,常常担忧这一点道心难种。藏王生前经常私下里惋惜他志趣低劣,贪爱花柳、损弃梵行。三大寺喇嘛们指责他喜好浮华、不肖五世。这些事,他都不以为意,他依然特立独行。
可是一直以来都没有人真正了解,仓央嘉措的烦恼究竟是什么。当他在大乘佛法的寂静精妙之巅,了悟了生死,了悟了轮回,了悟了因果……了悟了世出世间一切微妙甚深玄义,却被“疑”字绊倒在朝圣的道路上。怀疑是一种巨大的烦恼,断除了贪、嗔、痴、慢的最后一个烦恼,即是疑。
他常常怀疑一朵白莲花究竟有几种颜色,或洁白、或绀蓝、或血红、或酽紫、或寂黑……恰如人世间至纯至真的爱情每个阶段都发生着莫测的变化——恰如一个永远无法了解的女人。
他曾作诗自讽:山头野马性难驯,杌陷犹堪制彼身;自叹神通空俱足,不能调伏枕边人!
这“枕边人”三个字又教上师们错会了意思,愕然地以为他已经破了戒身……此类情形多得无可尽述,后世之人只能说,像他这样的人,降落到这样的世间,实在是一个大大的空难。
这是五月的山路,昨夜风雪初降,也是一个料峭的早春,仓央嘉措看见黎明的浓雾,再往前走隐约看见了群山的轮廓,像个突兀的巨人就矗立在近前。他问:是不是到了?人答:尚远。他不吝惜自己的帛靴,吝惜的是身后成千上万匍匐的信徒。
雾已散尽,从散尽的雾里出现了闪亮的白河,冰雪刚要融化的早春,在仙鹤群居的地方,头顶举手可摘到的云朵,像一只羊羔,像一头白虎,像一座新冢……他缓缓移动脚步,不曾停下来歇一歇。月沉日升,花落花开,雪下起来了,雪又停了,云中天狗,转而豹头……阴晴变幻魅力无穷的青藏高原啊——我将离开你了。
我,将离开你了。
一个喇嘛,去那喧嚣熙攘的京城做什么呢……仓央嘉措的眼中浮现着一抹愁苦的笑容。
……
美丽的参尼林卡,是哲蚌寺所属的佛教园林,恢宏的灵塔山参天矗立,崖壁千仞,齐如刀裁。这里山势险要,狭路崎岖,水域清澈见底,苍茫的冰陆洁白无暇,轻烟弥漫在林间山路的尽头,两侧林立着鹅黄色的芦苇和滴水的冰柱,连一根枯草都有灵性,经此一过,每一个生灵都用透彻宁静的眼睛瞅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