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其实大有可为(一)(3 / 5)
下。
每到这个时节,巴蜀的天气就会变幻异常。杨守文倒是已经习惯了这种变化,于是在门廊上坐下来,耳听雨打竹林,发出沙沙的声响,心思也变得格外宁静起来。
依稀记得,后世史书中对赵蕤的记载,说他是才华过人。
只可惜,此人生不逢时,生活在开元盛世,以至于才学无用武之地,于是只留下了一部长短经。
甚至有人说,若赵蕤生于乱世,必然会成为名臣。
对此,杨守文不置可否。
没有发生的事情,永远也不知道结果会如何。就比如历史上那位赵括老兄,若他没有去统帅兵马,没有长平之战的失败,也许他依旧会是赵国人所敬重的天才。
他或许是一个出色的谋士,却不足以担当一位统帅。
赵蕤是否是第二个赵括?
杨守文不清楚……但是,他还是希望,能够把赵蕤招揽过来,成为他可以依靠的谋主。
笃笃笃!
一阵木杖敲击门廊的声音传来。
杨守文回过神,忙扭头看去,就见陈子昂架着一对拐杖,颇有些吃力的从长廊另一边走来。
“叔父,你怎么来了?”
杨守文忙站起身,快步迎了上去。
他并不是太喜欢陈子昂,奈何对方是母亲生前喜爱的小兄弟,是他的长辈,同时还曾帮助过幼娘。哪怕陈子昂说,幼娘对他有活命之恩,是他欠了幼娘的恩情。可在杨守文看来,如果当初没有陈子昂的收留,幼娘也许早就死于非命……这份情义,杨守文记在心里。不管陈子昂当初是出于什么目的收留了幼娘,他都不能忘记。
“青之一个人坐在这里,在想什么?”
陈子昂看上去,比之几年前在昌平相见的时候,感觉多了几分真诚。
他在杨守文的搀扶下,在门廊上坐好,而后把拐杖收好,放在了身边。
“哦,没想什么。”
杨守文搔搔头,笑着回答道。
陈子昂见状,却忍不住笑了。
“青之,可是想那兵械的事情?”
“哦……”杨守文想了想,摇头道:“倒是没有想这件事……此事,自有孙长史去调查,我并无意插手其中。之前孙长史已经禀报了案情,我准备如实奏报太子。”
“嗯,不插手也好!”
陈子昂深吸一口气,轻声道:“这巴蜀之地,自蜀汉以来,便极为复杂。
想当年,武侯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