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激辩(2 / 4)
下人尽孝做了表率。”
李云天知道李清正不服气,微微侧身向跪在殿门前的李清正一拱手,沉声说道,“既然陛下换上了吉服,那么何来大孝之期选取侍女之说?”
“大孝者,非形式也,陛下殚精竭虑,振兴大明,对于先帝来说是最大的孝道,我等臣子同心合力辅佐陛下,给陛下分忧,是为最大的忠义。”
停顿了一下后,李云天神情严肃地顶着李清正,“李学士,你觉得先前之举是否忠义?难道李学士认为陛下要像民间一样去先帝陵墓守孝三年?方公之事又当如何?”
面对着李云天的质问,李清正一时间语塞,脸上涨得愈加通红,额头上也不由得渗出了细小的汗珠。
洪熙帝向来尽孝,否则得话也不会在给永乐帝守孝二十七日后依旧着孝服临朝。
而内阁里的阁员之一,文华殿大学士权谨,既不是洪熙帝的近臣,也不是各大部院的堂官,只是光禄寺的署丞而已,就因为他是个有名的孝子,故而得以进入内阁。
故而,用孝道来抨击洪熙帝实在是不明智,要知道当时吕震与杨士奇等人争论洪熙帝是否脱下孝服换上吉服时,李清正并没有开口,无疑于默许洪熙帝换上吉服。
洪熙帝乃天子,岂可像民间一样在父母陵前守孝三年,那么三年中大明的政务由谁来处理?毫无疑问,有这个心思的人其心可诛。
如果洪熙帝不用像民间一样守孝三年,那么永乐帝的丧期过后,宫里选一些侍女也就无可厚非了。
至于李云天口中的“方公”,自然指的是方孝孺。
倘若洪熙帝真的守孝三年,那么方孝孺等人的案子也就断无平反的可能,因为等到三年后洪熙帝才能改变永乐帝的对方孝孺等人的判决,否则就是不孝。
方孝孺是大明文臣的典范,也是李清正最为敬仰之人,岂敢说洪熙帝给方孝孺等人平反错了?
可如果他承认了洪熙帝的做法是对的,那又有何大孝期间选取侍女的说法?
因此李清正一时间陷入了两难的境地,进退维谷,不知如何是好。
大殿内的文武百官见李清正面红耳赤地跪在那里,私下里小声议论着李云天的话,李云天刚才可谓是句句实言,没有半丝恭维洪熙帝的意思,洪熙帝对永乐帝的孝道不言而喻。
洪熙帝起伏不定的胸口逐渐平复了下来,冷冷地环视着大殿之上的众臣,刚才被李清正谏言的时候,除了李云天外,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站出来给他说话,这才使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