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章 加衔与实职(3 / 5)
职,其他的都为虚职,属于加官。
少保属于三孤,即少师、少傅和少保,是从一品的荣誉官职,只用来晋升官衔,并没有实际的职务。
故而,有了少保的加衔后,杨士奇的官阶已经提升为了从一品,超过了六部尚书的正二品官阶。
纵观有明一代,正二品已经是官员的顶级官阶,至于从一品的和正一品的能获得者非常少,通常是死后追授,再或者是享受无上的皇宠。
因此,六部中只有两个人的官阶位于杨士奇之上,那就是有着少师头衔的吏部尚书蹇义,以及有着少保兼太子少傅头衔的户部尚书夏元吉。
即使有着太子太保头衔的礼部尚书吕震,官阶都要位于杨士奇之下,因为少保和太子太保虽说都是从一品的荣誉官职,但是少保属于三孤,位于太子太保的太子三师之前。
说到三孤和太子三师,那么必须要明确明代正一品、从一品和正二品的荣誉官职体系。
正一品有三公:即太师、太傅和太保,除了极个别人外,只有死后追授。
从一品有两个:三孤和太子三师。
三孤即少师、少傅和少保,太子三师即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和太子太保,其中三孤为尊,位于太子三师之前。
正二品有太子三少:即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和太子少保。
在这些荣誉官职体系里,同一级中,“师”为尊,“傅”次之,“保”末等,由此给官员进行排位。
宣德帝此举无疑是再度提升了内阁的档次,明确表明了他对内阁的支持,希望能尽快打破内阁和五府六部对峙的僵局。
像洪熙帝一样,宣德帝之所以要扶持内阁,并不是希望内阁凌驾于五府六部之上,而是想要分五府六部之权,让内阁和五府六部相互制约。
进而使得皇帝拥有决策权,内阁拥有议政权,而五府六部拥有行政权,间接分薄了臣权,也对内阁和五府六部进行了制约。
五府六部的堂官们岂会坐以待毙,故而群起抵制,使得内阁现在的处境颇为尴尬。
其实,内阁和五府六部是两个平行的机构,在明代并不是像人们所想的那样,由内阁统帅五府六部,内阁只不过拥有议政权而已,双方处于一个此消彼长的局面,相互制约。
自从五军都督府衰败以后,与内阁相抗衡的就只有六部,逐渐演变成了内阁与六部的明争暗斗。
值得一提的是,在朝堂上,百官之首并不是内阁首辅,而是吏部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