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执宰大明 > 第406章 用心良苦(第一更)

第406章 用心良苦(第一更)(2 / 4)

,是因为当时身上有两个武职,一个是讲武堂总教官,另外一个就是兼掌军阁武选清吏司武举厅主事。

如果没有武职的话,即使李云天在黑牛镇出生入死,最后得到的不过是官阶的提升和宣德帝的赏赐而已。

然而,武职并不是那么好来的,大明的军队实行屯兵制,各级军官都是世袭而来,可谓一个萝卜一个坑,哪里有多余的官职出来?

毕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李云天那么好的机遇,能够同时担任文官和武官,通常而言文官和武官是不能够相互转换的,因为这不仅涉及了双方的利益,而且术业有专攻,谁会接纳一个外行来担任自己的上司?

李云天之所以能成为武官,得益于他所进行的一番精密筹划,先是担任京师讲武堂总教官,然后说服宣德帝成立了军阁,将兵部和五军都督府并在了一起,使得兵部的文官转为了军阁的武官。

京师讲武堂又是兵部的下属部门,李云天自然而然地就随着兵部并入军阁有了武官的身份,与此同时他也是都察院的监察御史,进而一举跨越了文官和武官的界限,可谓神不知鬼不觉。

说起来,王彬的身份很特殊,虽然他无法涉足仕途,但却是大明不折不扣的官员,因为按照礼制大明县主的仪宾是个从六品的闲散官职,只拿俸禄而没有实际职务。

简单来说,如果县主的仪宾是个没有功名的白丁,那么迎娶了县主后就将成为大明从六品的官员,摇身一变拥有了官身,彻底告别庶民的身份。

这就是为何那些仕途无望的商贾子弟趋之若鹜的原因,有了皇亲国戚的头衔,那些商贾的社会地位将水涨船高,生意上也会少很多麻烦。

值得一提的是,仪宾和驸马一样都是大明的皇亲国戚,其并不属于文官和武官的范畴,不过官袍服饰的礼制与公侯伯这些勋贵相同。

别看王彬是隆庆郡王府的仪宾,贵为皇亲国戚,可他要想获得武职也并不容易,唯有隆庆郡王从宣德帝那里给他求来一个武职,然后报备军阁。

这意味着王彬的后人将成为大明的军户,以后无法再考科举,只能投身行伍之中。

即便是隆庆郡王从宣德帝那里给王彬求来一个武职,那么估计十有八九也只是正六品的百户而已,要想积累到足以封爵的战功可谓是难上加难。

另外,那些进爵的勋贵无不是踏着死人堆爬上来的,也不知道王彬有没有命等到那一天。

面对着心情越来越低落的王彬,水云县主不由得暗自神伤,她与王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